原标题:给散文研究泼一层生活的绿
核心速读
多年来,在文学诸多门类的研究中,散文研究似乎一直在灰扑扑的地带徘徊。作为学者的王庆杰先生却在这灰暗的研究领域耕耘出了一片精神的葱茏:继《散文时代的社会征候流变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散文精神生态考察》一书之后,新近他又推出了《精神的喘息:当代文化生态中的学人散文研究》,为当代学人散文研究泼一地精神的新绿。
王庆杰的学人散文研究,其着力点不在学人散文的细枝末节上聚焦透视,不停留于对学人散文惯常的边界划定,而是置身当代文化生态的宏大视野,做总体观照与宏观审视。散文研究的重心,不仅表现在文体意义上的“文”,更体现在散文背后站着的那个“人”。在这个所谓的“散文时代”,在众多的散文作者群体中,学人无疑是一个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精神群落。学人昭示社会的良知,引领时代的文化审美趣味,学人散文也成为散文园圃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因此,学人散文就成为研判时代文化走向、剖析社会审美趣味分野的重要文化切片,对学人散文的研究就有了历史学、文化学、哲学、文学等诸多层面的意义,学人散文研究也理应成为当前散文研究的重镇。
在《精神的喘息》一书中,作者不偏重于对各种学人散文文本做静态的学理解析,而是着重于对学人生命形态的动态梳理,对其蓊郁散文文化生态的深入呈现。较之其他文体,散文更加凸显个体精神生命的体征,散文研究较之小说、戏剧研究,更需要研究者投入更多的感情与才情,需要有更敏锐的文本洞察力与敏感的文化感应力。在林林总总、乱花迷眼、氤氲升腾的学人散文中,王庆杰发现,当前众多学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返回”的精神路径:“返回”历史,在文化散文的书写中探寻精神的脉络;“返回”书斋,在书话体散文的喁喁私语中聊以自慰浮躁焦躁的心灵;“返回”讲堂,在演讲体散文的玩味中找到精神的透气孔;“返回”乡野,在乡野散文的书写中孤守精神的高古雅趣。学人们在“返回”途中,获得精神的喘息,享受精神的逍遥。
王庆杰的学人散文研究,不在通常的散文理论园地里打转转儿,不在“载道”与“言志”的无限纠缠中据理力争,也不在雅俗之分、文体源流、宗经师古、明道致用上探幽发微。因为,他发现用僵化陈旧的散文理论来匡范枝杈纵横旁逸斜出的学人散文无异于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散文研究迥异于小说、诗歌研究之处,就在于散文研究不仅仅是局部的、个体化的零碎赏析,也不仅仅是学理意义层面上的单一分析,而是要借助更多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的活水新思来综合研读,只有拆除散文研究的篱笆墙,跳出散文看散文,纵览散文发展的全貌,才能真正激活散文研究的新思路,开阔散文研究的新视野,拓展散文研究的新领地,探寻散文研究的新路径。
《精神的喘息》既为一部散文研究专著,其书写也同样具有散文之美,在研究学人散文中,王庆杰充分观照现实生活中诸如历史随笔热、书话热、讲坛热、乡土散文热等“热点”现象,娓娓道来,饶有情趣。从现实生活视角看学人散文,才能看深看透看活学人散文,才能奠定学人散文研究坚实的生活基座,同时也使散文研究拥有了生活的厚度与生命的温度,也才能使散文研究多了一份生机盎然的绿。(陈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