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中小学生减负该怎么减 政协委员支招:打破唯分数至上的观念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09:57: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怎样正确对待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和课外教辅材料?减负需要减些什么?减负与提质增效的关系是什么……开学以来,中小学生“减负”话题再度引发热议。10月16日下午15时,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冰鉴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维镖,云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委主任、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研究员刘寒雁,云南省政协委员、楚雄一中高级教师张芸3名嘉宾做客云南网直播间,参与直播访谈节目《委员网友“面对面”》,围绕到底该如何“减负”的主题,就学生、父母最关心的话题与网友充分交流。

  焦点问题一:如何看待校外培训班乱象?

  核心观点:不能负重起跑

  陈维镖表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少培训机构,家长为孩子报取辅导班需要做好辨识。“很多与校内提供的服务想重合的培训班,就不鼓励报名,但是鼓励积极培训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喜欢的在家长的要正确的引导下还是尝试。”陈维镖说,过度注重成绩会造成学生的压力,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观念,注重道德建设,不能负重起跑。

  焦点问题二:“减负”到底要减什么?

  核心观点:缓解“唯分至上”的社会焦虑

  对于减负需要减些什么这个问题,刘寒雁说,从家长、学生、学校方面来看,减负陷入了死循环中。“学校减负了,家长就会焦虑自己孩子的成绩跟不上,随后就会为孩子报补习班,增加孩子的负担。”刘寒雁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社会评价中,长期存在分数至上的观念。她认为,减负需要打破唯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减负才有效果。

  焦点问题三:“减负”怎样才能更有效率

  核心观点:合力打破单方“减负”的循环

  “中小学生玩命学,中小学教师拼命教,校外培训越来越热,这种一味地拼时间,拼体力,拼家长的钱包,透支教师和学生健康的教学模式已经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张芸在针对减负与提质增效的关系问题讨论中表示,当前课堂教学存在安排课时太多、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任务和进度不合理不科学、大量过度使用教辅资料等问题。 

  对此,张芸认为,教师要精心组织和开展好课堂教学,精心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其次,要精心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此外,还应精心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并通过精心塑造教师自身形象,减轻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好学生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启蒙与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芸说。

  焦点问题四:有必要上那么多的培训班?

  核心观点:让孩子自主去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把衔接概念提出来,用的是教育概念,实际上做的恰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应坚决杜绝。”陈维镖谈到,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问题上,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家长为孩子报取培训班应该尊重孩子意愿,选取适合孩子的兴趣班,为了给学生“减负”,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主的去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焦点问题五:应试制度是不是也应该减负?

  核心观点: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被扭转

  刘寒雁在节目中提到,“减负”先要解决社会评价的问题,扭转不科学的评价体系。现在,虽然小学和初中的门槛模糊了,但是高中的门槛还是存在,家长的焦虑就依然存在。政府也需要考虑在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高中资源、优质者资源是不是也应该增加配置?不应让学生局限于应试教育这一条道,而应该让学生还能在素质教育中,能报考符合自己个性成长的院校,并抛开唯分数、唯学历、为论文等方面的价值体系。

  焦点问题六:学生“减负”家长“加负”怎么看?

  核心观点:家长把握好“减”与“加”的辩证法

  委员们谈到,不同的时代需要有不同的人才评判方式,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重视孩子掌握知识量的多少,以“分”评价孩子需打破,家长不要肆意的给孩子“加压”。而从家长角度来说,家长要给自己“加负”,作为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课余时间,指导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要尽可能安排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比如打球、下棋、阅读、猜谜、散步、谈心,这样既能融洽父子、母子关系,又可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对他进行引导。

   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了“减负”文件, 63年过去了,到今天我们仍在谈论的“减负”,它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一直是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此次访谈中委员们谈到“减负”首先要从孩子的书包负重减起,要从唯“分数”和“成绩”至上的观点减起......“减负”的道路上不仅关联到孩子,关联到学校,也关联到家长,它是一个校内校外联动的过程,家长要反思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太功利、太焦急,并将这份功利心焦虑感投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增加了负担。

  10月18日下午15时,云南网将继续邀请另外3位政协委员做客直播间,从家长、学校的方面来谈一谈“三点半现象”,届时,云南网诚邀您准时观看。

  云南网记者 龙彦 夏方海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