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能做什么——聚焦机制形成育人“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6日 09:30:1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能做什么——聚焦机制形成育人“同心圆”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在刚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再次被列为重点工作。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相关工作仍面临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等复杂问题。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区域教育需要加快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搭建平台上下功夫,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

健全统筹管理责任机制

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明确各学段各级党组织对思政课的领导和责任,系统化设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政治核心作用,打通管理壁垒和协作障碍,重点加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评价、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协商,共同致力于一体化衔接工作的开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专责部门,根据地域、办学特色等因素协调各级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例如,区域层面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集中力量专门研究和制定适合本地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效推进内容统筹配套、方法研讨创新、教材编写转化等工作。

应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机构的沟通合作和结对对话,在实践中破解“各自为战”困境,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区域中小学教学机构的紧密合作,定期开展课程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破围墙,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要通过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资源的统筹配置,探索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的网状资源共享模式,最终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融共进。

一方面,要健全大中小学资源建设各方动力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打破资源建设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构建“纵向衔接、分层递进”的资源库,为每位思政课教师敞开使用通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支持。

另一方面,推进各级各类实践资源的共享。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校外资源,及大学的实验室、图书馆、创客空间等设施,面向合作的中小学开放使用权限并提供共享、指导和交流合作,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载体合力。

例如,以实践志愿服务为载体形成纵向链接,发挥双向育人效果,既通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言传身教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又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成长。

同时,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产业功能区”等参观考察和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大中小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大手拉小手”的实践育人作用。

构建教师交流常态化机制

培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全局观念和衔接意识,需要构建纵横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

重视培养源头,加强思政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力度,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统筹推进师资培养和供给。

同时,创新培养方式,重视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培养优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鼓励其长期从事一体化教育教学研究。例如,开展实施“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骨干教师提升计划”等项目,从源头上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人才质量。

加大对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工作,探索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培训基地,分层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引导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整体规划与分段安排,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和整体观念。例如,邀请在衔接方面做出成绩的学校、思政课教师介绍经验等,系统掌握各学段思政课程的特点和规律。

探索建立跨学段、跨学校、跨学科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开展多样化专业互动活动,如集体备课、相互讲课、观摩评课等,拓展与创新“线上+线下、授课+讲座、专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模式。例如,发挥高校作为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才库”作用,加强中小学与大学专业教师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团队建设,遴选示范团队,提高各学段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评价反馈机制

探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与方式,对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方面,建立素养型增值性学生评价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体系。素养型增值性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系统化评价,强调素养型育人成效。把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纳入评价范围,重视各学段学生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等日常信息和学习成长情况考察,实施贯通学生发展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另一方面,探索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整体协调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破除“五唯”等不良倾向,调动教师参与衔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坚持以构建合作机制与解决衔接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原则,将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了解程度、与其他学段德育教师的交流沟通情况纳入业务考核范围,突出一体化教书育人效果在职务评聘中的核心地位,并逐步提高在评优、职称晋升中的权重。

同时,遵循“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对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引领效用,并重视奖惩性评价对一体化建设的激励约束效用。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晨晖学者)(尚伟伟)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