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文化自信融入工科院校通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6日 09:30:0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石家庄铁道大学文化自信融入工科院校通识教育

高等院校是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学生坚定文化信仰、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尤其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如何引导大学生向优秀传统文化看齐、坚定文化信念并应对多元的文化冲击,文化自信融入通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识教育不应该只是不同类型知识的补充,只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只关注职业的发展需要,也应该成为工科院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将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融入到通识教育中,正可以使通识教育成为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鉴于此,石家庄铁道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做法,尝试将文化自信融入通识教育,初步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优化通识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多数工科院校都比较关注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开展实用技能教育已经是普遍共识。为避免文化教育课程开设相对较少,设置较为零散、难成体系、因人设课等情况,学校建立了全新的通识课程教育培养体系,自2018年始开设了“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系列课程,共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诸子经典解读、经学名作选讲、古典诗文名篇选读、传统白话文学名作赏析。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即以课程教育为基础,优化工科院校的通识文化教育体系,进而达到文化教育作用的持续推进、有效整合。此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使工科院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有切实的认识和理解,对文化传承有深刻的体会和主动的担当。并且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逐渐具备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感。这是培养铁道大学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方面,也是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经过6个学期的实践,本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基本上覆盖了全校学生,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当然,文化自信意识的增强不是学习几本古典文学作品就能实现的,需要更加有系统的精心设置,除“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之外,学校还设置了“中国民俗”“中国审美文化史”等其他相关课程,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集文学、民俗学、美学等于一体的文化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自信的相关教育。

综合多种授课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综合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第一,以国学经典原作解读为重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经典原作,并启迪学生思考原作的现实意义;例如通过唐诗中“推敲”的典故,让学生体会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进而想到在架桥开路时也要保有工匠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坚守、执着和责任。第二,通过讨论启发式教学、专题讲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场景体验、组织参观游览等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体会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例如通过《中国铁路发展史》《大国重器》等教育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三,注重将经典原作的思想性与现实现象相结合,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化自信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例如本次期末考核,即将抗击新冠疫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激发学生进一步通过现实事例去思考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其中优秀作业结集为课程刊物,供学生传阅。此外,还采取比较式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中对比中外文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自信意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对比,使学生深入了解双方文化,改变其因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与对西方文化认识不全面而导致的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情况,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辨别区分,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课堂内外有机衔接,延伸教育链条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补充课内教育。文化自信的培养除了课堂上春风化雨,校园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也至关重要。学校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氛围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在课外举行多种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并将其日常生活化,以增强文化教育的现实效果。例如在本学期末,学校文法院与路魂文学社合作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创征文比赛。虽然时间节点设定在期末,但依然收到了许多学生踊跃的参赛稿件,充分展现了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另外,学校还举办礼仪风采大赛传承先人礼仪之邦的风采,将文化活动的学习价值和娱乐价值融合在一起;开展了诗词大会,使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作为评委老师,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向往;作为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师,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之外对于课程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以上第二课堂活动,坚持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动性,初步实现了课内育人之外的实践育人,以赛促学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综合运用新媒体,强化教育效应

在网络新媒体的浪潮下,学校与时俱进,注重各类新媒体建设。切实重视QQ群、微信群、微博等网络空间的作用。通过学生更加熟悉和喜爱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关心关注点,以论坛、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及时引导、疏通、化解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践行。另外将定期开展的传统文化座谈会、实事论坛、经验交流等互动活动以学子风采的方式通过公众号加以推送,营造网络舆论环境,将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内化为促进文化自信的巨大动力。

探索新时代工科院校中文化自信与通识教育的融合问题,有助于在青年学子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思想,真正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助于探究通识教育的新模式,提升通识教育的理念。

(韩荣荣)(韩荣荣)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