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扎根沂蒙革命老区 全力助推扶贫攻坚——青岛理工大学创新开展教育与科技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5日 09:40:0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扎根沂蒙革命老区 全力助推扶贫攻坚——青岛理工大学创新开展教育与科技精准扶贫

学校乡村振兴全国重点服务团队——义务编制村庄规划服务团队在临沂市费县进行实地调研

青岛理工大学把扶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大学使命,勇担社会责任,2006年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创办校区。扎根沂蒙革命老区14年来,学校以临沂校区为纽带,依托人才、学科、科技等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与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为革命老区发展贡献“理工力量”,成为沂蒙大地高等教育扶贫的一张亮丽名片。

扎根沂蒙革命老区

奋力扛起教育扶贫使命

青岛理工大学创办临沂校区缘起于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结对帮扶。2003年,山东省发出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号召,青岛理工大学积极响应,主动肩负起对口帮扶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镇的使命。2006年,青岛理工大学从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300公里之外的临沂市费县创办校区,以实际行动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开创了高校教育扶贫、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费县模式”,从此拉开了支持服务沂蒙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与沂蒙革命老区同呼吸、共奋进的序幕。

学校始终坚持扎根沂蒙革命老区办大学的办学理念,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密切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针对当地对道路桥梁、土木结构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技工的迫切需求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的需要,2006年临沂校区首开“建筑工程技术”“道桥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4个专业。为顺应当前物流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临沂校区充分整合临沂市“物流之都”产业资源优势,于2007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办学14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在对接临沂、融入临沂、服务临沂中不断发展壮大,从2006年仅有4个专科专业,发展到今天拥有16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学生数量由2006年首批500名专科学生,增加到目前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8000余人。学校从青岛选派了一批批由博士、教学名师、教授等组成的“驻教队伍”,长期驻守临沂校区教学岗位,为革命老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作为山东省临沂市仅有的一所已建成的工科院校,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日益成为临沂市重要的人才产出地之一。据《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临沂校区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4572人,其中临沂籍的学生2978人,占比12.12%,在临沂地区就业的毕业生4345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7.71%,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成为费县、临沂及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学校在提升临沂校区自身办学实力的同时,还一直致力于促进山东省临沂市职业教育提升,与临沂职业学院等开展“3+2”贯通分段培养专业6个,与费县职业中专等学校开展“三二连读”“3+4”春季高考专业6个,有效提升了临沂职业学院、费县职业中专等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

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

科技创新助推精准扶贫

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科技创新助推精准扶贫”为主线,充分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让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得到充分发挥,形成“科技产业带动扶贫、科技示范引领扶贫、科技服务支撑扶贫”的新格局。

2019年6月24日,正值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入夏高温时节,年近花甲的学校全职日本工程院院士、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高伟俊,率领团队来到费县考察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在费县停留的短短两天时间里,高伟俊院士团队一行马不停蹄走访东蒙镇北刘家庄村、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乐华田园综合体等十几个调研点,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实地踏勘指导,对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重塑,打造沂蒙山区特色景观给出了诸多建议。

高伟俊院士团队只是学校助力山东省临沂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学校依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正在源源不断将科技创新活力注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启动“300博士服务临沂百家企业行动计划”“百名专家进乡村进企业”,联合山东省临沂市社科联举办4期临沂智库·新旧动能转换高峰论坛,承办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科技文化节,每年选派专家教授500余人次,促进高层次人才、高科技创新在山东临沂集聚,构筑起支持山东临沂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科技高地,为推动山东临沂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科技处李长河教授团队的核桃剥壳机专利,实现山东省费县万亩核桃林核桃产品深加工,既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学校“香江学者”郭思瑶与临沂优优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石墨烯新材料应用先进技术;郁有升老师将装配式新技术、绿色建筑等与山东城开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融合,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像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100余场,与山东省临沂大中型企业签订“产学研用”合作协议80余份,联合当地企业成立新旧动能转换协同创新中心、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基地,年申请市科研立项、社科项目、校企合作横向课题100余项,对口认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5个乡镇设立科技扶贫项目80余项,完成山东临沂陶然路沂河大桥施工监控、临沂临工大桥施工监控等工程200余项,帮助当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围绕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困境问题以及解决路径等方面提供对策1000余项。这一项项数据、一项项举措,见证的是临沂校区科技扶贫走过的足迹,见证的是科技扶贫取得的成绩。

扶贫与扶志深度融合

努力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

青岛理工大学坚持在扶贫与扶志结合上下功夫,采取党建引领、培养队伍、政策宣传、文化下乡等举措,努力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自2005年,响应山东省号召,学校以临沂校区作为扶贫工作的桥头堡,先后派驻4轮共20名能力强、素质高、熟悉农村工作、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朱田镇、石井镇、马庄镇开展驻村帮包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00多万元,争取上级部门与社会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针对帮扶村党建薄弱的情况,学校和临沂校区党组织与“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帮扶工作全过程,新建党员教育基地3个,采取“党建+”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帮助群众从思想上脱贫。针对农村教育资源薄弱的状况,学校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小学等开展结对共建、支教活动,先后向当地中小学捐赠价值150余万元的文体用品,建成“青岛理工大学筑梦图书角”,实行学校教师与“第一书记”任职村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并在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定向帮扶。组建志愿服务队200余支,组织师生志愿者5000余人次到临沂校区周边县镇、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当地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和基层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帮扶。依托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机关干部、教师、企业工人、普通群众做好科普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先后培训干部职工6000余人次。

扶贫要扶志,关键是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脱贫效益上。选派的“第一书记”把解决任职村交通、饮水、住房、通电等基础服务设施作为扶贫工作重要任务,完成投入80余万元的小农流域治理项目,修建小型水坝2座、蓄水池18个、深水井9个、扬水站1座、自来水供水塔1座,架设生产用电7公里。充分利用300万元道路硬化资金,硬化村内主要道路10余公里,修建排水沟5公里,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出行难、排污难问题。

“第一书记”紧紧抓住任职村集体经济弱、群众增收慢、贫困户得不到实惠的问题,开拓创新,走出了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加速脱贫的好路子。以入股的形式将400万元扶贫资金投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每年可得租金分红30万元,其中20%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80%直接帮扶贫困户,每户可实现年增收2000元。在任职村统一开展经济苗木种植项目,累计连片种植桃树450亩、花椒620亩、山楂110亩、核桃400亩,切实提高了土地增值效益。成立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新青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费县瑞丰生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打造农产品品牌。投入17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引入红薯加工、建筑材料加工项目,所得资金收益直接覆盖100余户贫困户。围绕支柱产业,以高速服务区齐鲁特产馆为销售实体,搭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为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与全国各地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的流通渠道。

14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以临沂校区为纽带,与沂蒙革命老区相生相长,将根扎得更深,同这块多彩的土地贴得更紧,通过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开展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有效带动了老区脱贫攻坚,同时学校也在扶贫担当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了临沂校区的又好又快发展。

(杨延生 陈丽华)(杨延生 陈丽华)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