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荆楚大地 学校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2日 12:40:0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荆楚大地 学校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中小学的办学活力从何而来?中小学如何激发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2020年,湖北省基础教育领域各级学校落实国家教育部门与省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的精神,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治理的现代性,以自觉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课程创新的先进性,以深度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培养工作的创造力。各地各校将学校文化建设与落实依靠教育家办学的战略任务相结合,与增强学校自主办学的活力相结合,与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总结出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自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领导决策层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教育资源,从地域特色文化组织教育资源,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集成教育资源,从而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厚度,拓展了课程生成的宽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热度。

在全省学校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权威性专业化学术机构协作创新,正在努力编制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谋求以学校文化建设助推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谋求构建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突破。荆楚大地,自古文化昌盛;当今时代,教育人思想解放,眼界高远,心胸豁达,必将以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带动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全面创新。

(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用文化召唤教育活力

五峰地处鄂西南,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总人口20.8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4.8%。近年来,为让老百姓的孩子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五峰着力加强“一校一品”的学校文化建设,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

弘扬尊师文化,夯实学校发展之“根”

近年来,五峰政府部门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设立“五峰尊师重教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每年评选“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同时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在此基础上,还先后投入近5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重点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完善学校附属设施工程及仪器设备购置,整体提升全县校容校貌,校园环境得到美化、绿化、亮化,学校成为师生的学园、花园、乐园、家园。

在三坪小学,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学校橱窗、教室外廊道文化墙上,甚至在五峰不少文化广场的展牌中,都有一个五峰人非常熟悉的身影,她是深山园丁——宋芳蓉。宋芳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困农家,1988年,成绩优异的宋芳蓉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参加了镇上农村代课老师的招聘,15岁的她被录用分配到海拔1800多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顶坪教学点当代课老师。当时顶坪教学点只是一座破旧的吊脚楼,里面是寝室,外面是教室,楼下养着猪、牛、羊等牲畜,吃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她先后在顶坪、三坪艰苦办学8年,执着地在白云深处为土家族孩子播种着希望,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她资助困难学生的大爱惠及家乡学子,她塑造的“三坪精神”正是五峰教育的精神支柱。

打造社团文化,浇灌学生兴趣之“花”

在五峰,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团能为学生的活动搭建舞台,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五峰校园社团的组建,特别针对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哪里,社团就出现在哪里。针对足球、篮球、乒乓球、摆手舞、书法、文学、竹马、五峰南曲、九子鞭、葫芦丝、舞龙舞狮、土家满堂音等,学校组织教师或聘请民间艺人组建社团,学生可以根据爱好和兴趣来选择。

五峰板凳龙流行于五峰中西部农村,平时多出现在农户过事、建房上梁等众人聚会场所。早在2013年,为了角逐在山东省威海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排练《五峰板凳龙》的县实验小学的38名学生,年龄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不满10岁,在训练中双手打满血泡缠上纱布继续练;踩竹马的双脚磨破了皮,血泡粘在袜子上脱不下来……但没有一个孩子叫苦,没有一个孩子说不练了。他们一路拼搏,直至走向全国,摘“星”而归。

茅古斯舞是土家族极为原始的古典舞蹈,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为了感谢宜昌市教育部门对学校的3年倾情帮扶,傅家堰中小学民俗舞蹈社团的成员在文艺汇演中跳起了茅古斯舞,赢得了客人阵阵的掌声和喝彩,该节目还作为文化传承的典范多次获奖。

五峰留守儿童多,节假日的留守儿童怎么办?在学生社团建设的基础上,五峰大力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让社团活动延伸到节假日,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节假日的“家园”。为此,五峰还承办了湖北省2019年度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现场会,全省200多名代表参会。现场会全面展现了五峰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成果,长乐坪镇中心学校和渔洋关镇小学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受到与会观摩代表的好评。

挖掘本土文化,涵养课程建设之“源”

五峰地处北纬30°,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优质的自然资源。全县拥有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国家地质公园、百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四大“国字号”品牌,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升子坪小学的“绿耕文化”、襄铁幼儿园的“红花文化”、傅家堰中小学的“山水文化”、大松树小学的“青松文化”、湾潭中小学的“清泉文化”,大都来源于与学校息息相关的生态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同时,五峰还拥有灿烂厚重的土家文化、激励后代的红色文化。

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方面,在五峰县宣传部门支持下,五峰16所中小学配备教学器材价值10多万元,铺开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系列活动;先后编辑了3本以非遗为主的校本教材(《青少年南曲配乐弹唱》《容美遗风》和《捡拾民间珠贝》)免费发放,30多名优秀项目传承人分赴16所大型中小学开展了非遗项目传承点对点教学活动,渔洋关镇小学、幸福小学、五峰实验小学、仁和坪镇小学、五峰实验初级中学、渔洋关镇中学、五峰县高级中学等校园非遗项目传承有声有色。

丰富的本土生态文化、土家族文化、红色文化,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源头活水”。各中小学都纷纷开发特色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各类特色教育得以传承发展、绽放异彩。行走在五峰的中小学校园,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品牌,犹如一颗颗种子根植于师生内心,浸润着校园内外。

(唐少华)

荆州市沙市区——

打造文化建设品牌 展示素养教育风采

“十三五”期间,沙市教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公平优质发展工程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中心,以“一校一品”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

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领导

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办学的综合性工程,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一把手”亲自抓。构建学校文化建设机制,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考评体系,加大学校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明确职能股室工作责任,各有侧重又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局面。

二、夯实学校文化建设进程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名教师、发展好每一名学生”。一是把握建设要点——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标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二是明确建设路径——问题导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总结升华;三是把握建设关口——抓校长论坛、抓师德教育、抓德育活动、抓素养课堂……促进学校内涵式协调发展。

三、把握学校文化建设重点

一是建设环境文化,用校园之美,养师生之情。二是建设生态体验德育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相映成辉的区域教育发展态势,创设的诗意大课间活动被教育部门领导赞誉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经典。三是建设课堂文化,研制出沙市区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环境熏陶、生态德育与素养课堂三大品牌为主要特色的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其探索与实践经验在国家级别学术杂志刊发。

四、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

全区已经形成“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丰富了高品位现代城市建设的内涵。一是以历史定位为特色,如沙市二中“晴川文化”、沙市五中“龙山文化”。二是以办学理念为特色,如沙市七中“知行合一文化”、十一中“希望文化”。三是以教育特点为特色,如大赛巷小学“美育文化”、红星路小学“翰墨文化”等。

(郭 瑞)

荆门市掇刀区——

文化润泽教育 特色引领发展

荆门市掇刀区以“整体规划、示范带动、分步推进”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思路,着力实现“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典范”。

科学规划,构建雅致清新的物质文化。先后投资数亿元,实施了学校扩容扩建、提档升级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美丽幽雅、布局合理、生机盎然的校园环境随处可见。十里牌小学以文化育人,一亭一榭显雅韵,一墙一室总关情,激励学生“宜勤宜勉,亦奋亦思”。高新学校全面建设云资源,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斐然。

因地制宜,构建内生向上的精神文化。名泉小学推行“雅行教育”,致力培养“健康而乐群,善学而雅行”的名小名人。望兵石学校提炼办学理念为“望兵成帅,琢石成玉”,寄寓“由兵到帅,由石到玉”的教育期待。白石坡中学确定办学理念为“立忠信之德,育智勇之人”,以“关公文化”引领学校发展。麻城中学挖掘麻城名人周培公的教育价值,确定“培公培能,砺智砺勇”的办学理念,用“培公文化”引领学校文化体系构建。

创新机制,构建人文浓厚的制度文化。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实现新样态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白庙小学实施“邮文化”指引下的“方寸管理”,倡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广泛参与。双泉小学实施“大处室工作制”,将教职员工全部配备至学校各大处室,增强主人翁意识。麻城小学导入银行管理理念,形成“品德银行”评价体系。

全员参与,构建乐学高效的课程文化。对标核心素养,搭建课程体系。石化三小围绕“爱Ta教育”,紧扣六大素养,开发六大核心课程,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石化一小“方圆”课程体系、掇刀石小学“养正”课程体系、团林中学“励志”课程体系等,具有明确的文化标识和教育意义。

(黎永丹)

十堰市竹山县——

文化铸魂创特色 发展引领铸品牌

近10年来,竹山教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出一套具有竹山特色的育人理念和育人体系,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独具个性、理念独特的品牌学校。

发展引领,筑牢物质文化之基。近10年,竹山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实施学校改建、扩建和新建,顺应了竹山人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盼。不是大学胜过大学的竹山一中、秉承书院精髓弘扬工匠精神的竹山职教、中西合璧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恒升小学、开启竹山教育3.0版现代化校园南山外校等校园成为鄂西北传承文明的新高地。

特色引领,培育精神文化之魂。竹山县着力打造“校校有特色、班班有团队、人人有特长”的特色学校。校校制定符合自身精神文化气质的“一训三风、校徽和校歌”,定期举办“校长、班主任、教师三大论坛和研课赛课”活动,全面铺开“大家唱·大家跳、书法评展、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主题团队会、科创教育、校园足球、篮球联赛、WER机器人竞赛”等社团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素质教育特色成果展评(赛会)活动,成为师生不可缺少的一道道文化大餐。

关爱引领,构建治理文化之尺。竹山在全面“依法治教”的同时,注重“以德治教”。全面推进管理干部“上一线、查实情、出实招、树标杆”活动,全力推进管理能力提升活动;全面加强教师人文关怀,努力为教师“居住、健康、待遇、流动、成长”排忧解难,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全面加强学生关爱,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学生导师包联责任制,探索建立的“政府部门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营+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获得教育部门点赞并在全国推广。

(毛光卫)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强健身心 涵养卓越品格

每年10月底,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高二年级学生都会背起行囊,徒步拉练25公里,到校外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挑战多个“人生第一次”。12月中旬,团委则会发起大型慈善活动——华一阳光义卖。不管是社会实践还是阳光义卖,都是华中师大一附中引导学生锤炼坚强意志、增强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5级新生开始,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全国首创体育艺术“2+1+1”方案, “2”代表两项体育特长,包括游泳和一个自选球类运动;一个“1”代表一项音乐爱好;另一个“1”代表一项美术爱好,在高三检测时,考核合格者颁发荣誉毕业证书。同时,该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访谈、沙龙、团建等专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学校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品格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在英语课开展创意教学,学生有5分钟的演讲时间,个个都可以是组织者、演讲者、沟通者。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青年教师组成的“青年讲师团”,讲党史国史和奋斗故事,激励莘莘学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还突破校园“院墙”,先后开设“光谷课程”“院士讲坛”等,激励学生做一个具备卓越品格的时代新人。依托地处光谷的便利与特色,每周邀请企业高管、工程师等科技创新人才“走进来”,为学生讲授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光电学等各个领域的前沿创新和未来方向,开阔了学生的胸怀和眼界。

品格的养成、能力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有系统化、阶段性、梯级化的课程设计,也要有“大课程观”——开拓无边界课堂,沟通课内课外,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作用。华中师大一附中有近百个精品社团,很受学生欢迎。

“用强健的脚步丈量人生,用卓越的品格完善自我,用远大的抱负照亮未来。”这是校长周鹏程对学生的真挚期待。

(周 珂 王宝权)

武汉市江夏区——

“五清课堂”:区域推进初中学校教学质量

构建优质均衡的江夏教育,江夏教育人探索出“五清课堂”模式。

应势而生。江夏区教学研究室学习教改名家,在融合天津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理念,在借鉴天津普育学校、江苏洋思中学以及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区里实际,在2017年9月全区初中学校倡导实施“五清”高效课堂建设。

强势推进。全区确定以“一案一本,一卷四测”为“形”,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为“神”的基本模式,倡导任课教师积极落实“四关”。学科教研员是“五清”课堂的引领者、实践者、探索者。几年来,教研员们风雨兼程,耕耘在14个街道23所初中学校,共组织了60余场专题报告会,近8000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培训,编撰《五清导学》,把原本对全体教师而言非常陌生的“五清课堂”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不断深化。全区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抓手,分学年开展如下活动:青年教师“五清”说课比赛、“五清课堂”备课组长优质课竞赛、优秀备课组评比、“我与‘五清’共成长”主题征文、现场推进会等。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近几年共有300多名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中获奖。

开花结果。“五清课堂”历经4年磨砺,终于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教师的专业成长迅速;部分学校实现由倒数到位居前列的跨越;中考学业水平在与全市同类区比较中,取得巨大进步;区域内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获评湖北省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并顺利通过国检。《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江夏区“五清课堂”的推进和成果进行了采访报道。

(罗耀兵 杨志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

构建“锦标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奥林小学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路奥林花园小区内,毗邻武汉体育中心。建校15年来,“健康教育”特色鲜明。在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之际,学校根据创新发展的要求,对学校文化进行提档升级。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来校调研,组织教职工开展头脑风暴,达成了对“锦标文化”的一致认同。

“锦标”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是龙舟竞渡取胜的标志。当时为裁定胜负,人们在水面插上一根长竿,缠锦挂彩,称之“锦标”。“锦标”一词有具象性,小学生容易理解。“锦标文化”因纪念屈原而兴,不仅包含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公正诚信等教育因素,还可注入民主、法治等新的时代内涵,且与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一致。

“锦标文化”是对“健康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其理念框架包括:“培养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健雅心灵的奥林健儿”的育人目标,“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校训,“修身织锦、拓能竞标”的校风等。

“锦标教育”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倡导“行行出状元,人人能出彩”,是“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抓手,但与“锦标主义”有根本区别。“锦标教育”凸显爱国主义、勇于拼搏、团队合作、诚信等元素,本质上是“先进”“优秀”在奥林小学的代名词。“锦标文化”为学校治理激活了新的“凝聚因子”和“动力因子”。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健康理念,提升治理水平,促进五育融合,打造“锦标教育”品牌,在德育、管理、课程、教学诸方面彰显锦标精神,呈现“竞渡”活力,力争上游,将学校建设成一所教育气象生动、青春气息飞扬、创新气氛浓郁的车都名校。

(林 娜)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屋陈学校——

用“两不”撬动两个“点燃”

数月前,我来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屋陈学校任校长。学校三面环湖,每隔一小时才有一趟公交车进出。学生总人数才110人,双休值班人员带快餐面,教室内蝙蝠撞头。这三个奇遇令人深思,“微型村校”走出困境,密码何在?

在了解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后,我提出了“两不”的要求:我们不能因地处偏远而降低标准,不能因体量较小而丧失自信。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质量是生命线,也是落实“两不”的突破口。弯道超车,“时间+汗水+方法”是基本路径。我连续3天检查了早读时间教师到岗情况,对迟到者在微信群公布。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日,加大督查力度。我把手机号公布在校长信箱上,学生可随时举报、投诉违纪现象,师德师风大有好转。教学常规“六个一”、教师“五项全能”竞赛、名师送课上门、专家来校听评课等活动相继展开;重点打造小班化、诚信有礼和劳动教育3个品牌;古诗词大会、京剧进校园、爱国歌曲大合唱、书法讲座、挑战跳绳王等5个特色活动蓬勃开展,让学生做到读、学、唱、写、跳“五起来”。《校园周报》也问世了。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食堂设备改造更新了,师生饮水、教职工停车、住宿等问题相继解决。蝙蝠赶走了,学生宿舍更换了安全舒适的木板床铺……育人环境和后勤保障标准的提高,使师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

“两不”的实施带来了梦想和激情的“两个点燃”。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活动,学生更加勤奋读书,社区也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微型村校的去“空心化”,已走过独木桥,踏上通天道。

(赵绪军)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