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高考愈加突出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磨脑子”的书?(建议转给学生)| 荐读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0日 18:30:01  来源: 人民教育

原标题:高考愈加突出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磨脑子”的书?(建议转给学生)| 荐读

民小编说

近年来,语文高考命题的一项重点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人文社科类阅读对学生拓展认识边界、进行思维训练具有重要作用。指导多读一些磨脑子的书还可以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引领和精神的满足,对于培养真正的读者很有价值。今天这篇文章推荐给老师和家长。

人文社科类阅读提供了未来公民阅读素养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维度,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当今世界阅读教育的潮流。欧美国家把中小学阅读分为虚构类阅读(fiction reading)和非虚构类阅读(no fiction reading),高度重视包括人文社科类阅读在内的非虚构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术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虚构类阅读对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生平时阅读中喜欢读比自己更高一个学段的书

如何给学生挑选合适的人文社科类书籍?《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值得重点关注。

《指导目录》推荐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重视领袖人物、历史人物和模范人物的作品,突出读书的立人价值取向。

选择与学生思想成长和心智发育相吻合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注重可读性和接受性。同为人物传记,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通俗流畅,短小易读,推荐给小学中段学生比较合适;《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属于简写版人物传记,推荐给小学高年段学生比较恰当;《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则是一部在内容和表达上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优秀的人物传记,更适合初中生阅读。同样是哲学启蒙读物,“哲学鸟飞罗系列”适合天真好问的低年级学生,而毕奇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系列中的思考更为宏大和深入,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哲学和文化读物,初中段推荐的是楼宇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高中推荐的是张岱年、程宜山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什么?因为前者联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阅读相对平易,后者注重系统性和学理性,阅读要求更高。

此外,注重层次性和阶段性。小学阶段的推荐读物往往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传播知识,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阶段重视历史、哲学、思想、人文的贯通和完整,引导学生从通俗专史和原典选本两个方面展开阅读,以体验人文社科类阅读的丰富和魅力,重在开卷有益、增长见识。而高中阶段则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文献如《共产党宣言》,哲学文本如《矛盾论》《实践论》,文化论著如《中国哲学的精神》,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初步的自我学术训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构建人文社科类阅读的方法、策略和习惯。从小学的“兴趣阅读”到初中的“见识阅读”,再到高中的“学术阅读”,这鲜明地体现出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的层次性。

可能有人认为,《指导目录》中有些书比较专深,似乎超出了某学段一般学生的阅读程度。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对阅读规律的尊重:学生平时阅读中喜欢读比自己更高一个学段的书,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个性需求。这样的书虽然学生不一定能够读得懂、读得透,但它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引领和精神的满足,对于培养真正的读者很有价值。

如何读磨脑子的书

我们认为,最能代表人文社科类阅读特点的是社科论著的阅读。

社科论著有什么特点?它是一种探索或普及相关学术知识和成果的书籍,是一种以议论、说明为主的论说类文本。这类文本往往学术术语比较多,复杂的长句比较多。因此,社科类阅读比较艰深,与我们熟悉的文学类阅读方法不大一样,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要通读全书,把握大意,抓住核心概念,理解全书基本观点,进而把握全书的体系。

这里,我们提几条社科论著阅读的策略。

01

读社科论著要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读社科论著要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前言是一本书的“开场白”,概要介绍书的写作意图、基本内容、成书过程和学术价值;后记是一本书的“结束语”,是对全书内容和写作的必要补充;而“目录”则是一本书的“骨架”,是全书内容的可视化展开。阅读一本社科论著,先翻一翻前言后记,重点了解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意图,尤其是浏览一下目录,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概要印象。

02

一本社科论著至少要读两三遍

社科论著不像文学作品那么好读,我们常常要读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才能够对原作有所理解。阅读中,通过梳理大纲小目,用一两句原著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书中的大意。所谓“大纲”,就是整书整章的基本观点,而“小目”则是基本观点、主要观点之下的次一级观点,支撑大纲的具体论述和展开。读社科论著要善于抓大纲,抓大放小,不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纠缠;又要明小目,知道观点是怎么来的,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从而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框架。在社科类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觉地拆解大纲小目,沿着原作者展开的思维路径来回“走一趟”。

03

读社科论著要梳理核心概念

社科论著讲究概念分析。什么叫“分析”?“析”就是“木”加“斤”,“斤”就是斧头,就是用理性思考的利斧顺着事物的自然纹理把木头劈开,把握复杂的现象和事物。社科论著文本主要凭借作者形成的一系列概念,构建组成对事物的判断,并将这些判断有逻辑层次地构建成一座理论学术的大厦。构建学术文本的要素是概念,阅读的时候,遇到作者提出的概念要勾画出来,适当放慢阅读速度,了解其基本的内涵,一个一个弄清楚作者提出来的核心概念,把握作者基本的学术观点,这样才能够跟上作者的思维脚步。

比如,张岱年、程宜山的《中国文化的精神》第一章第一节,作者细致地介绍了“文化基本精神”这个核心概念,重点剖析了概念的基本内涵。

阅读中抓住“本是……”“具体表现……”“字源来讲……”“就是……也就是……”“因此……”“要而言之……”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可以深入地理解作者对这个概念准确细致的界定。理解了这个概念,才有后文阅读理解的坚实基础。

04

尽量把原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串”起来

读社科论著要尽量把原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串”起来。很多人阅读社科论著往往比较被动,不善于用自己的话把读过的章节概括起来并把它们“串”起来,往往读到后面忘了前面,一本书读完,心中一片茫然。改进的对策是,读过一章就用自己的话小结一下;读完一本书,对照目录把原书的核心精髓部分用自己的话整合转述出来。这个办法似拙实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社科论著。概括和整合不仅帮助理解原作,更可以训练和提升思维。

05

通过提问让阅读深入下去

读社科论著要会通过提问让阅读深入下去。阅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提出疑问,探索解决,培养批判思维。

比如,《中国文化的精神》第二章的例子,标题叫“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为什么行文之中先讲西方的征服自然,后讲中国的天人合一?经过思考,学生理解了本书的重点是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西方文化是一个对比参照物,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深,所以“先西后中”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

再如,《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中,为什么要大量穿插有关佛教的知识和敦煌艺术的描写?反复思考,我们可以认识到,樊锦诗作为莫高窟的守护人,她的一生和敦煌融为一体,博大深邃的敦煌文化就是樊锦诗浩瀚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外化,写敦煌是为了更好地写樊锦诗。通过自问自答,在书中打了一眼“深井”,汲取书中思想艺术的甘泉,深化自己的阅读。

人文社科类阅读,风景这边正好

《指导目录》是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的参考性目录,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不作统一要求,不强制使用,也不要求全读。有人看到《指导目录》之所以会产生困惑,是因为误以为它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开展读书活动的书目。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虽然语文学科要承担更多责任,但它应是各学科教师共同的参考和指导,如果我们认识并理解《指导目录》的这个价值,把它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各个学科联手合作,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实施学校的读书课程。 (曹勇军)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