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乐学 >> 正文
奥利给!云南南华5名山区孩子诗作登上《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 09:38: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山区孩子诗作登上《人民日报》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有个喜欢黑色的小偷/偷走了奶奶的黑发/和她黑色的眼睛”,12月25日,这首名为《小偷》的短诗“打榜”,与另外50首诗歌一同“霸占”了《人民日报》一整张报纸版面。

  朴实的措辞,童真的意境,让读者们注意到了这51首诗的作者,原来是一群10岁左右的山区儿童。

 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雨露中心学校的“小诗人”们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这些诗歌,来自于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公益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诗集汇集了由194名来自云南、新疆、四川、河南等地的山区儿童共同创作的200首诗。

  见报的51首诗中,写出《小偷》等7首诗的5位“小诗人”来自云南,均就读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雨露中心学校。

  发掘 大山深处的才华

  “跑着的云/告诉蓝天/你要晚一点走/孩子们还没回家”,读到这首《等等》,一幅高山流云、彩霞满天的高原壮景已浮现在眼前。没错,这正是诗作者张紫娟放学时常常可以看到的画面。

  南华,意为“西南美丽的地方”,有着“野生菌王国”的美誉。雨露乡,是楚雄州唯一一个白族乡,在长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上,孕育着白、彝、汉、苗等4个民族。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11岁的小紫娟来自雨露乡补路冲村,回忆起写这首《等等》的情形时她嘴角带笑:“放学时小伙伴们都会很兴奋,在回家路上打闹、嬉戏,玩着玩着天色就暗了。有次我站在山上抬头望,看见头顶的云跑得很快,我想让它给蓝天捎句话,‘等一下,你要晚一些走,孩子们还没回家呢。’后来就有了这首短诗。”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只有山里的孩子有这样的想象、这样的纯真,能不能成为诗人并不重要,山里的孩子本身就是一首诗。”知名作家、编剧杨争光在推荐这本诗集时如是说。

  怎样才能发掘山里孩子身上的才华,让大山深处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今年8月,我们到雨露乡开展了‘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普及夏令营,通过诗歌导入、仿写试炼、主题创作、自由创作等课程,引导孩子们记录生活、自由表达。”来自上海的支教志愿者韩歆洋谈到。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关注 留守儿童的心灵

  “这一朵/那一朵/爸爸没有笑/收获了/爸爸笑了”,12岁的鲁成燕告诉记者:“这首《采蘑菇》写的是我和爸爸采菌子。爸爸常年在广州打工,每年到了雨季,他就会回来带我上山采菌。采的时候他很专注,有点严肃,等到筐筐满了,他会很开心的给我讲着故事下山。”

  和爸爸一起上山采菌,也是小成燕一年当中最期盼的快乐时光:可以见到从城里回家的爸爸,可以一起采菌子,可以听爸爸讲外面的世界。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与小成燕一样,11岁的张婷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她在《山外》中这样写道:“高楼大厦/烟花灯火/听说/那是山外的城市”。

  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将心事寄托笔尖,诗,化成一种他们与外界对话的语言。小张婷出生、成长在雨露乡柏枝力村,“我很想去外面看看,去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城市里的小朋友应该有很多好看的书吧。”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据了解,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出版这本诗集的初衷,便是搭建一座连接天真与成熟的桥梁,让更多人来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受到良好的艺术素养教育,使他们的才华能继续成长。

  点亮 山区孩子的梦想

  大山的高峻和生活的单调并未束缚孩子们的思想,纯真和刚强在闪光的诗行间点亮着梦想。

  “一粒/两粒/三粒/数不清/就像我的梦”,小张婷在诗作《玉米粒》中用金黄的苞谷粒来比喻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有很多,多得就像秋天晒场上的苞谷粒,在太阳下金灿灿的,闪着光。我喜欢唱歌,想当歌手,每次唱起歌,所有烦恼就消失了。”谈到未来,小张婷眼中满是憧憬。

诗作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小偷》的作者郭建梅今年12岁,她告诉记者:“从小就喜欢上语文课,梦想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可以每天读我喜欢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听。我也很爱画画,想用画笔画出家乡的美。”

  “夜晚/悄悄地睡着了/是谁/走进我的房间/为我盖上被子”,这首《暖》,是小作者李春福的作品。聊起学习,他很自豪地说:“我语文成绩比数学要好!以后要在数学上多下功。不过我还是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打球时我状态最好,希望今后可以发挥所长!”

学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的李光松老师介绍,近年来,该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点亮孩子的梦想,指出努力的方向。

  “银河有星星/祖国有我”,正如小成燕写下的这首《抬头》:星星之于银河虽渺小,却是基础分子;少年虽深处大山,却念着“个体”和“祖国”的血脉情深,他们是未来,更是希望。

  愿每一颗星星,都在银河中闪光;愿每一位儿童,都在温暖中成长。

  云南网记者 毕芃

上海的支教志愿者引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世界 南华县雨露中心学校供图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