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校园欺凌发生时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4日 09:59:3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校园欺凌发生时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新近发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增加了有关防控学生欺凌的强制报告制度和预防教育机制,近期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也让人们再次聚焦校园欺凌这个世界性难题。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全国调查数据,将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过关系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也达到了14.5%。

  11月1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邀请到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岳坤,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两位嘉宾尤其关注到校园欺凌中的隐性欺凌和改变旁观者态度的关键性作用。

  欺凌与犯罪仅一步之遥

  北京5名少女因殴打、辱骂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被判有期徒刑;西安17岁少年跪地遭7名男女轮流殴打后不幸离世;4名女生在教室内轮流暴打一名短发女生,十多个同学围观,却无一人上前阻拦施暴者……这些孩子一开始是在闹着玩吗?哪些行为可称为欺凌行为?

  宗春山认为,在5种校园欺凌事件(身体欺凌、言语欺凌、财物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中,首要的判断指标是“不对等”。欺凌是一种不对等的攻击行为,包括力量的强弱、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以及欺凌者的获胜感与受害者的痛苦羞愧这种情绪的不对等。还有三个关键点是动机出于蓄意或恶意、行为上是欺负或侮辱、造成被欺凌者的身心伤害。

  宗春山特别强调:“尤其要关注受欺凌者的感受,是不是闹着玩,要问问弱者,弱者说我受欺负了,那就是欺凌行为。”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凌?《少年的你》的女主角说“我没有朋友”,这算她被欺凌的原因吗?宗春山认为,除了残障、身材矮小、家庭贫困、性格软弱、不善表达等特征,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落单的孩子也容易被欺凌,“比如中途转学,带着口音,孤立无援,加上初高中竞争非常激烈,新初一、高一重新组班等,都是家长要格外在意孩子是否被欺凌的时间节点”。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为欺凌者?宗春山发现,除了身体强壮的、自我中心的、家庭条件优越的、被老师宠爱的班干部等,“还有一些是学习失败者,嫉妒攻击学习好的孩子,通过欺负人获得存在感,也是很明显的特征”。

  岳坤认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时大脑前额叶皮质负责自控的部分还没有发育成熟,自控力比较弱,容易冲动,“如果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行为规范指导不够清晰或者缺失,有些孩子往往不能正确认知行为的边界,甚至不知道赤手空拳也可以把人打死,欺凌事件离犯罪真的就是一步之遥”。

  宗春山认为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欺凌者,有些欺凌者本身就曾经是受害者,学会了用欺负别人来防御和保护自己。他说:“欺凌者的共同点是社会规范不清晰、人际交往不成熟、情绪表达有问题,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自控力。”

  不可忽视关系欺凌和言语欺凌的伤害和影响

  “学习好的孩子也会被欺凌。”岳坤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个非常优秀的美国同学,高中念的是公立学校,就因为爱学习而被其他孩子视为怪咖,遭到联合孤立,被起外号、传谣言,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岳坤说:“即使是受老师欢迎的孩子,因为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也可能受到欺凌。尤其是隐性的关系欺凌,不理你,把你当空气一样忽视你的存在,这种被边缘化、被排斥的欺凌,没有留下身体上的伤害痕迹,不容易被发现,甚至很多人不认为那是欺凌,却往往给被欺凌者留下持久的心灵创伤。”

  宗春山补充道:“关系欺凌有时候连话都不用说,比如一个刚到美国上学的亚裔学生,中午在食堂坐在两个白人学生旁边,那两个学生互相对视一眼,端起盘子就起身离开。这饭还怎么吃下去?这种被排挤的关系欺凌造成的愤怒情绪,对受害者是雪上加霜,会加深其自卑无力感。愤怒的情绪压抑久了,总有一天会爆发,也许就引发了另一个欺凌事件。”

  被欺负的孩子为什么不求助于老师和家长呢?岳坤认为成人对校园欺凌普遍认知不足,而许多被欺凌的孩子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家长,“联合国有个相关报告里指出,被欺凌的孩子有四分之一不知道告诉谁;有些孩子遭到欺凌者威胁,担心报告老师家长会遭受更严重的欺凌行为;还有些则是对于被羞辱的经历难以启齿”。岳坤认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的被欺凌者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不到正面反应和有效支持,反而被质问“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那么多人偏偏只欺负你?”“为什么不打回去?”岳坤上中学时曾经陪被欺凌的同学去找老师,“结果却是不光被欺凌的同学,连身为旁观者的我也被老师的反应所伤害”。

  调查数据显示,比例最大的是言语欺凌。那同学之间互相起外号,是否算欺凌呢?“取决于被起外号的人的感受。”宗春山列举了起外号、嘲笑、说粗话、颐指气使、叫嚣、奚落、讲脏话、叫别人父母的名字、说闲话侮辱人等言语欺凌的方式,还指出有一种言语欺凌表面上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所有的玩笑背后都是有意义的,是一种隐蔽的攻击行为。”

  开玩笑是不是欺凌?宗春山建议用两点来判断——你开玩笑的起心动念是善意的吗?对方能接受吗?“一方面看动机是否是恶意的,行为是否是侮辱人的,另一方面看是否造成了身心伤害,重视被开玩笑的那个人的感受。”

  防欺凌的关键是改变旁观者的态度

  2015年6月发生在洛杉矶的一个校园欺凌案件,震惊无数留学生家长。其中一位旁观者章某,只是回家拿了一把剪刀,并没有直接参与施暴,也被美国法庭判了3年。法庭认定这把剪刀被施暴者用来剪掉被欺凌者的头发,成为更严重的凌辱的开端。

  对此,岳坤认为,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实际上起到了助长欺凌的作用,冷漠的旁观者也是施害者,旁观者的默许是欺凌最大的帮凶。宗春山说欺凌者往往是学习的失败者,心理能量缺失,现场如果只有他和受害者,气焰还不太嚣张,“如果有一群人旁观、嘲笑、起哄,欺凌者就更加膨胀,受欺凌者越痛苦,围观者越多,他越来劲,仿佛是一种舞台效应”。

  宗春山从1989年开始调研校园欺凌,专门写了《少年江湖》一书。他提到一次讲座时做的一个实验:一个人被蒙着眼,一群人反复推搡他,下面观看的人忍不住发出笑声。实验停止时,问被蒙眼推搡的人有什么感受。“他说:‘被推来推去不舒服,还有笑声,那些笑声让我更痛苦。’这就是旁观者助长欺凌行为、让受害者更加无力。”

  主持人提到芬兰的防校园欺凌项目KiVa,他们研究发现,校园欺凌事件中,8%是欺凌者,12%是受害者,剩下80%的旁观者群体是防范校园欺凌的重点。当旁观者站在受害者一方时,欺凌事件就成为92%与8%的对抗。他们在全芬兰的234所学校开展试验,唤醒旁观者角色意识,增强旁观者的责任感。一年后,试验对象成为欺凌者和受害者的风险都减少了50%以上。

  对此,宗春山深有体会:“站在受害者后面,即使什么都不说,就是有效的声援,就有震慑作用。”

  岳坤认为孩子在欺凌事件中可能成为哪个角色,跟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不能要求孩子一味顺从,家长做错了事情要跟孩子道歉,教孩子学会尊重权威,而不是害怕权威;家长也不能溺爱孩子、总是对孩子妥协,从小过于自我中心的孩子就可能成为未来的欺凌者。”

  家长还应该教给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岳坤提醒家长说:“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不是给他一本《防欺凌手册》,而是要示范给孩子看,和他反复练习,直到他非常自如地使用那些技巧和方法。”岳坤的孩子两岁多时,亲子班里有个小孩经常打他,岳坤就和孩子在家练习,先示范如果自己被欺负要如何自保,然后假装欺负他,教孩子抓住对方的手大声喊:“不许打人!”“我不喜欢你这样!”

  如果发现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家长最该说的话是什么?“这不是你的错!” 宗春山说,“一定先跟孩子拉近关系,‘告诉妈妈哪儿疼,告诉爸爸谁欺负你了,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一定要相信爸爸妈妈!’千万不能说‘为什么不打回去?为什么单单欺负你?’这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关上求助的大门。”(记者 杨咏梅)

责任编辑:自然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