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双11”开班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3日 16:08:24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双11”开班

 

  11月11日,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由中国工程院主导的澜沧科技扶贫班迎来了首批电商学员。来自全县20个乡(镇)、年龄从20到50岁不等的60名首批学员,将在未来半年参加三次集中授课,从零开始,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并将在拼多多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澜沧县主要生活着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因为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村民长期生活贫困。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在澜沧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4年时间里,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已经开办了包括冬季马铃薯、畜禽养殖、冬早蔬菜、林下三七、中药材种植等多个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超过1500人。

  开设电商班,是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工作继技能培训班之后的又一扶贫举措。随着新电商拼多多的加入,澜沧新农人的货品将有机会借助移动互联网销售至全国,澜沧科技扶贫体系也将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

  院士助力扶贫

  山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

  今年是朱有勇院士在澜沧扶贫的第五年。

  扶贫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只有真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才能让村民信服。朱有勇院士的突破点是开设技能培训班,将田间劳作和理论课程结合,首批实验对象就是林下三七和冬季马铃薯。

  三七是云南名贵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很多地区的扶贫攻坚项目上发挥了作用,但对土地要求很高,而且面临连作障碍。

  来到澜沧后,朱有勇院士实地调研发现,澜沧县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森林面积超过20亩,这其中,绝大多数为针叶林,而思茅松林下环境是三七等名贵中药材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为什么不让原本属于山林的三七回归山林?朱院士带领团队启动了林下三七专项科研课题,基于其深耕多年的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不用农药化肥,有效解决了三七感染病虫害致使根部坏死问题,并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至70%。

  “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朱有勇院士将自己的技术无偿授予当地农户,并长年提供技术指导,但条件是种植企业必须兑现这一承诺。

  “林下种植的三七因为天然有机,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每公斤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朱有勇院士介绍。

  林下种植三七激发了当地农户护林育林的热情。目前,澜沧已经开展了7000余亩林下三七有机种植的示范推广,预计明年将达到1万亩。

  同样,冬季马铃薯的引进,也是朱有勇院士努力推广的结果。

  雨水过多,马铃薯很容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而澜沧的冬季与夏季正好相反,基本没有雨水。同时,因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这里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朱有勇院士将优质冬季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引进澜沧。每年11~12月种植,来年三四月份收获,不仅不影响夏季作物水稻的种植,还为农户每亩增加2500元至7000元不等的收入。2018年,澜沧县38个村寨示范种植优质高产冬季马铃薯3200多亩。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朱有勇院士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猪牛养殖等培训班,前后共计开设了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随着扶贫的深入,目前,澜沧县整体贫困率正在降低。据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竹塘乡科技副乡长毛如志透露,教学点所在的云山村此前共有未脱贫农户375户,贫困发生率42.93%。2019年,预计可实现脱贫357户,贫困发生率可降至1.09%,现已申请贫困村脱贫退出。

  让消费者和生产者

  享受科技扶贫的成果

  解决了生产端的问题,接下来,如何高效地把产品卖出去同样是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农产品变现的最后一步,销售渠道颇为关键。此前,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通过售卖给中间商,并一级级向上传递到城市。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价格并不便宜,而农民也没有获得最大收益。

  电商班正是朱有勇院士在技能班之后的最新尝试。

  从农田到餐桌、从卖家直连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这正是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拼多多作为新电商代表,2019年农副产品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

  在电商班的培训中,来自多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讲师们,通过展示和分析拼多多平台上成功的农产品卖家,进而教授学员们如何快速入驻平台、如何高效实现店铺的冷启动,以及如何提高店铺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等。

  除了零基础开店的方法和技巧之外,电商班还将利用拼多多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告知学员平台近5亿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帮助学员们找准产品定位,加速澜沧本地优质农产品上行。

  来自竜山村的陈启勇,早早就来到现场报名。他从2014年开始种植澜沧特色水果多依果,并通过嫁接技术将多依果改造成更多人能接受的、酸甜可口的味道。“线上卖货有线上卖货的逻辑。之前我的水果都只能卖给水果批发商,利润空间薄、受限制多。现在电商培训班开在了家门口,短时间就帮助我提高了对电商的认知。”

  扶贫先扶智。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护、收获,再到加工、销售,中国工程院的澜沧科技扶贫正走向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化的道路。而拼多多的加入,给农产品上行增加了新的方向,帮助新农人更快速地向现代化转型。

  新电商助力新农业

  作为新电商的代表,拼多多一直致力于农产品上行的探索。

  拼多多前身是拼好货,正是基于农产品拼团起家,可以说,农产品基因正是拼多多的底色。成立4年来,拼多多一直在持续加大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的投入、打造区域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等方面努力。2018年,拼多多平台销售了653亿元的农产品,占全年销售总额的10%以上。与此同时,累计带动62000名新农人返乡创业,平台和新农人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700万人。

  今年7月,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入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9月,拼多多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云南绿色食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并与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签署科技扶贫及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此次与中国工程院合作电商班,也正是拼多多助力新农业的实践之一。

  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作为一家以农产品电商起家的新电商平台,我们始终坚持‘身上有土、脚上有泥’的底色。很荣幸本次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扶贫班帮助澜沧本地农户‘触电’。拼多多将继续发挥互联网企业和新电商平台的优势,赋能更多云南新农人,帮助他们将优良的云南特色产品输送到更广大的消费者餐桌之上。”(记者 王淑娟)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