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时评 >> 正文
中学学术之道在课堂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6日 17:27:3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中学学术之道在课堂

  座右铭:座右铭: 

  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

  自律、自觉、自信、自由。

  做老师对学生好一点,做校长对老师好一点。

  小档案:

  邵志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正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地理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吉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从1989年10月27日至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作为国家级中学校长培训基地,这些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政治过硬、理想高远、业务精深、办学成就卓著的中学校长,它被中学校长们亲切地誉为“教育家的摇篮”。进入新时代,这些杰出校长在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进行着卓越的探索。从本期开始,我报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联合开辟“中国好校长·走向教育家”系列,以此给广大校长以示范与引领。

  ——编者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附中”)“校长有约”活动如期在学校报告厅进行,邵志豪一一解答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其中几名学生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整个过程颇有答记者问的意味。

  “现在的中学生,可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对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非常关心。”邵志豪除了学校管理事务,社会兼职工作也非常多,但他总能准时出席“校长有约”。

  附中肇基于1950年,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曾提出“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几代附中人自觉开展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始终坚持教育家办学,坚持实验性、研究型办学特色。2017年,43岁的邵志豪出任附中校长。

  一世的身份 一生的热爱

  邵志豪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叫邵江岸的村庄。小学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这样的课堂,让邵志豪从小就养成了自习的好习惯,也提前学到了很多知识。

  小学毕业后,邵志豪被选拔到镇里上初中,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寄宿生活。1992年,邵志豪高中毕业,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独自一人坐火车来到长春市。大四下学期,他被附中录用,成为一名地理教师。自此,这位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年轻人便扎根在东北。

  “他的普通话听起来不是很标准,但他漂亮的板书、严谨的教学设计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邵志豪参加竞聘时,特级教师郎云华担任面试考官,后来他们同在地理教研室办公:“这么多年,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善于把习得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

  20多年来,邵志豪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工作5年后,他考取了教育硕士;硕士毕业后,他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他又申请到清华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候车室、火车上、宾馆里,只要有点时间他就看书”,外语教师展鑫磊说。邵志豪参加学校“教学百花奖”时展示的极富创造性的“地理活动教学设计”,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教材;他的系统研究地理活动教学的博士论文,被多次转载;读博士后期间,他公开发表7篇论文,撰写了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

  “学习是最辛苦的事,更是最幸福的事”,“终身学习,与时间赛跑。”这是邵志豪的学习观,也是他的生活观。

  “地理系组织的野外实习很有意思,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邵志豪清晰地记得大学期间每一次野外实习的情景:大一去秦皇岛实地考察,进行了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大二时在净月潭住了一周帐篷,测量那里的小气候;大三到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从长白山瀑布一直爬到天池……

  任教后,邵志豪为了教会学生计算长春市的经度和纬度,他曾连续一周和学生在校园里测量立竿的方向和影子长度;为了弄懂月相变化的规律,他曾连续一个月每天晚上和早晨分别记录月相。自2007年开始,邵志豪带领两届学生开展了为期5年的教学实验,为他深入研究地理活动课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是学地理出身的,‘地理老师’是我一辈子的身份,地理教学是我一生最热爱的事业。”在邵志豪心中,课堂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生命对话的地方。因此,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他都一直坚持课堂教学,和老师们工作在一起,奋斗在一线。

  教学重在育人 学术基于课堂

  邵志豪永远把给学生上课排在第一位。

  “中学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表面上看是提高课堂效率,其核心是育人理念、思想的诠释。”如何把学科教学上升到学科教育?能否让学生体会到生态教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能不能从区域认知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区域平衡的高度?这些都是地理学科蕴含的育人任务,是需要老师去研究的。

  近几年,邵志豪通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学术报告等方式,表明“传承学术精神,为教育家成长铺路”的立场。他强调,中学教师的学术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术,中学老师不能简单重复地教学,而是要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规律、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价值理念更高深,培养更有创新能力、更具综合能力的学生。

  基于这种“中学的学术之道”,附中以尊重历史、符合现实、面向未来为原则,为教师搭建了公平、公正的学术性发展平台:用教育办学理念引领教师发展,让教师找到成长的内在动力;用教学成长和专业成长描绘教师学术性发展的两条路径;用基础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荣誉性评价制度保障教师的学术性发展;用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规划教师的学术性发展阶段;用课题、论文、专著、教改实验、教改研讨会来检验学术型教师的发展成果。邵志豪把这种学术型教师发展的平台形象地概括为“12345”工程。他说,校长对教师最大的好,就是帮助他们在自我发展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12345”工程使附中教师基于课堂的学术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学校教师累计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20多篇CSSCI期刊论文、5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公开出版20多部教科研著作。

  “附中带给我最大的变化是从一开始注重教学规范性和知识点的落实到基于学科的理解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上。”青年教师周金赫坦言,她自身的转变来自于学校基于课堂的学术氛围。荣获“元晖教学名师”称号的生物教师孟安华表示,荣誉不仅使自己的科研经费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让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不断深入,带动学科团队向研究型、教育家型教师努力的意识也大大增强。

  “学术型中学的建设既是历史发展的凝练,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附中学术型中学的定位、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必将促进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品质提升,也将对同类学校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教授柳海民说。

  时间还给学生 空间留给学生

  2019年6月3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会在附中报告厅举行。

  张梓萌同学的论文题目是“以辛普森杀妻案为背景浅谈美国的程序正义”,在其论文最后,写评语的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汪锋教授。“对于案件的概括,以及对于程序正义的理解和解释都很到位……研究论文首先是要表达清楚,语言准确。张梓萌不仅做到了这一点,其对学术叙述的良好把握,超出一般水平。”

  “这是学校实施的‘1+1社科人才项目’”。为深入实施人文社科人才培养计划,近两年,为学一丝不苟、为人温文尔雅、为事雷厉风行的邵志豪赢得了诸多大学领导的欣赏和支持,聘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50多名教授担任兼职导师,针对参加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的学生在选题、开题、论文撰写、结题等环节面对面或借助网络进行指导。

  本着“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的原则,附中进行了功能性课程体系重建,以“德智体美劳”为内容,以“五育并举”为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综合素养。比如,突破学科之间的独立性,把“人工智能”与“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确立为常规课,以项目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高三设置“击剑”和“射箭”课,让学生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学会凝视一个目标。附中构建了以“理科基础人才”“人文社科人才”“新工科创新人才”“艺术创意人才”“国际理解人才”等涵盖“八个通道”的“多元创新人才模式”,与大学人才培养实现了有效衔接,使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表现出巨大的发展力。

  一个偶然的契机,邵志豪了解到国家级贫困县安图县委领导有寻求教育援助的愿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在安图县实施一项系统的教育帮扶——“1+1深耕计划”,从而将自己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师范大学、地方政府、知名中小学三位一体的‘U-G-S’协调教育扶贫”建议,通过具体的路径付诸实施。“我们是全学段办学,可以全方位对接安图县33所中小学、幼儿园,他们需求什么,我们就送什么。”

  “实践经验总结,和实践问题破解,需要长期的同伴互助式的帮助。”学校为安图县教师对接指导教师,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从课堂到学校管理,在学生德育、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各方面,附中和安图县实现了全方位、高频次的对接。邵志豪一次次带领在岗优秀党员教师赶赴偏远地区送教,渐渐地,附中的教育扶贫工作由“零散”和“线形”发展为精准化、立体化。

  “推动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带动乡村学校快速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是附中人的自觉,也是附中人对民族复兴的担当,是家国情怀使然。”邵志豪说,“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将永远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知行合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记者 赵准胜)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