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高校热点 >> 正文
云南中医药大学扶贫故事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15:42:5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索道医生”邓前堆:难忘进修时光

  “邓医生,我奶奶胃病又犯了,请您来看一下。”

  “好的,好的。我十分钟就到。”

  放下电话,背上药箱,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委会乡村医生邓前堆骑上摩托车,往村头病人家里赶。

  出诊回来,吃过午饭,邓前堆背上竹篮,爬山入林找草药。前个月,马吉乡一个村民被毒蛇咬伤,找邓前堆医治。邓前堆到山上找了些草药,治好了该村民。

  邓前堆对草药情有独钟,他曾参加过云南省中医院的草药和针灸培训,并一直通过书本学习中草药防治方法、农村常见中毒的诊断与救治、常见病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退耕还林还草后,我们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林里到处是草药。用中草药治病,乡亲们就少花一些钱。”邓前堆说。

  对口帮扶丙中洛过程中,云南中医药大学注重发挥医科院校的优势,帮助当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提高医疗业务水平,组织当地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及乡村医生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业务技能培训30余人次。“溜索医生”邓前堆医生2011年也在学校附属的云南省中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全科医生培训,跟随骨伤科专家学习常见骨病整复方法及骨科创伤急救技术,学习面瘫、急性腰扭伤、痹证、腰腿痛、中风等病症诊断及针灸治疗方法等。

邓前堆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培训。云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邓医生从不无故缺席,听讲十分认真。他甚至将周末也充分利用了起来,让培训老师不断安排学习内容。”负责指导的专家回忆。

  “尽管只有1个月的学习时间,但课程安排很合理紧凑,带教老师也是很负责,对我不明白的地方一遍遍的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这些年行医很有帮助。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邓前堆说。

  邓前堆说,现在他们那里的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两栋崭新的卫生室建起来了,观察室、治疗室、药品室一应俱全。乡村医生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3个,群众小病小痛不出村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邓前堆却更忙碌了:教当乡村医生的儿子学中医知识,为村卫生室配备设备四处奔走,教群众日常健康保健知识,为怒江乡村医生改善待遇鼓与呼……

  首位独龙族博士陈清华:从这里启航,在这里发光

  日前,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点项目找到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院长陈清华,请他负责独龙族等民族医药抢救、挖掘和整理的课题。

  陈清华是独龙族第一位博士。1997年9月至2005年7月,他在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度过了8年时光,2008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云南中医学院从事民族医药基础研究。从这里启航,在这里发光,陈清华的命运与云南中医药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陈清华的父亲(汉族)是最早一批支援独龙江的教师,后来与当地一名独龙族女子相恋结婚,生了陈建华、陈清华两兄弟,一家人在贡山县县城生活。1991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首开民族班,从各地选拔各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哥哥陈建华成为当年唯一入选的独龙族学生。后来,弟弟陈清华也被选拔进入民族班。此后,兄弟俩先后考入大学,陈建华还到挪威留学,回国后在云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陈清华则选择到云南中医学院学习民族医药,确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中医博士学位。这对博士兄弟也成为独龙族人的骄傲。

  在独龙江外出生的陈清华,首次踏足独龙江是在1999年,当时父亲退休,想回独龙江看看。那年,陈清华21岁。兄弟俩和父母亲沿着1964年国家为打破独龙江封闭修建的人马驿道,走了一个星期才回到独龙江畔的外婆家。

  “那是我第一次踏入本族世居之地,也是母亲时隔20年后回娘家,母亲远远就认出了村子,泪如雨下。”陈清华回忆,“那时的独龙江,仍是进去了出不来、出去了回不来的隐世之地。”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随着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独龙族群众整族脱贫,独龙江已是一番新气象。陈清华的肩上也扛起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今年6月,由云南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60余位长期在一线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历经9年完成的《云南民族药大辞典》正式发布,其中也有陈清华的贡献。

  “用所学服务家乡、造福人民,是一件幸福的事。”陈清华说。

   丙中洛中学里的“厌学”攻坚战

  2016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原云南中医学院)向丙中洛派遣出由10名教职人员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其中包括1名心理学硕士、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位从事过多年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此次前往扶贫一线,他们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使命:帮助丙中洛中学里的厌学滑向辍学边缘的孩子。

  丙中洛中学位于丙中洛镇甲生村,承担着附近两个乡镇适龄少年的初中阶段教育重任,有近600名学生。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了质的提升,然而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的问题仍然突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因厌学而辍学已经成为教育扶贫领域一个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决定就攻克厌学辍学难题进行新探索,派出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强大扶贫工作阵容进驻丙中洛。

  工作队员们一起对丙中洛中学的学生厌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大家认为,厌学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然后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最后导致了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具体到丙中洛中学的学生,厌学主要是因为环境封闭,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的厌学实际上是心理问题。

  心理学专业的驻村队员发挥所学专业之长,以“带梦启航”为主题,为丙中洛中学的同学们讲授心理辅导课。在学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队员利用休息时间和厌学孩子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向丙中洛中学进行反馈。此外,工作队员充分利用云南中医药大学拥有优美的校园风景和厚重的人文气息,有计划组织厌学学生到校实地参观,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经过1年多努力,丙中洛中学厌学辍学现象得到切实改观。

  丙中洛中学的老师反馈,一些以前厌学的学生,现在不但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还开始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开始积极的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其他同学。驻村队员来到学校时,也会有同学主动过来打招呼问好,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云南网记者 程三娟 通讯员 侯宾

责任编辑:王静姝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