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时评 >> 正文
放开落户后,城市教育会如何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13:28:51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放开落户后,城市教育会如何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再加大!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城市则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对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争取到2020年如期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目标。

  与落户相比,城市相关配套服务能否同步跟上才是难点。《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同步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教育方面,要求2019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应对人口变化的准备。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以“人口资源与教育资源配置”为主题,聚焦未来几年城市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主持人:

  张婷 本报记者

  郅庭瑾华东师范大学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本期嘉宾:

  轩福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杨振峰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

  吴瑞君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美珍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陈宇卿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局长

  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名誉所长

  任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以教育红利的提升应对人口红利的下降

  主持人: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有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将会对城市教育带来哪些挑战?不同类型的城市面临的问题会有哪些差异?

  轩福贞:近些年,在生育政策调整、城镇化加速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人口变动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趋势,并对教育资源配置与政策调整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总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因此,生育政策调整之后,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带来学龄人口的变动,会对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带来持续的影响。

  第二,我国的人口红利趋于结束,而少子化的现象日趋严重。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因而教育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育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特点,对教育资源配置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以提升“教育红利”来应对人口数量红利的下降。

  另外,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的教育需要也在不断增长,如何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也是我国目前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

  第三,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人口区域流动的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及各个地方教育部门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进。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在人民对教育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进一步研究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郅庭瑾: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过程中,城镇常驻人口规模普遍持续扩大,但不同城市类型流动人口的聚集规模不一样,也将给不同类型的城市带来不同的教育挑战。据“六普”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分布总体上表现为强烈的大城市偏好。约40%的流动人口居住在特大城市与超大城市(500万人以上),约17%的流动人口居住在较大城市(300万—500万人)。

  大城市教育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问题,如何落实“有学上”;二是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问题,如何保障“上好学”。

  具体体现在:城市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教师编制供给的地方性和学生就学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教育用地紧张与学校数量和布局调整的矛盾。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越大,教育人口郊区化程度越高,尤其是大城市郊区、市辖区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教育概况》表明,2011年—2016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一直徘徊在80%左右,这说明近20%的随迁子女依然无法享有同等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在城郊地区“大班额”问题较为严重。

  随迁子女多分布于城中村和城郊,如何防止空间权益分配不平等基础上的教育格局与教育资源供需关系不均衡,保障城市内部学区间、校际间的教育均衡,也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在普及高中教育政策背景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也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流入地城市面临的挑战。

  石伟平: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会带来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农民工的产业技能培训教育也将面临新挑战。

  两亿多低技能农民工曾经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人口红利过后,目前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转型、技术升级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通过职业教育使农民工成为适应智能时代产业发展的新一代农民工,以及利用进城务工所积累的资金、技术技能、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回家创业,是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是应对人口变动的基础

  主持人:面对人口的变化以及新城市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该如何理性应对?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

  杨振峰:上海是特大城市,应对学龄人口变动有几个经验:

  第一,规划优先,只增不减。上海学前教育普惠程度最高,公办园比例高,主要缘于在前几年人口出生出现低谷的时候,上海学前教育资源严格做到只增不减,该规划继续规划,绝对不允许挪作他用。

  第二,推进建设,保证供给。在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学校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坚持学校的建设标准统一、老师的工资收入统

  一、生均经费标准统一,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的基本供给。

  第三,提升内涵,促进均衡。建设新优质学校,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实施城乡携手共进计划,保证人口导入区和导出区的均衡,比如说黄浦区帮助松江区发展;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进行捆绑式评价,促进师资的互动、文化的共享;开展初中强校工程,要把每所初中办好。

  杨美珍:作为欠发达地区,结合江西省的工作实际,我们总结了几点:

  全面压实地方党政责任,确保教育资源投入到位。持续稳定增长的教育投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应对人口变动的基础性条件,离开这一条件支撑,任何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和工程项目都将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见效。

  全面提升教育资源投入精度,确保教育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委托上海研发了江西省教育督导信息化工作平台,上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动态监测和决策支撑系统,有效指导各地把握城市人口变动情况。

  对义务教育投入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将教育部门列入省市县三级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完善了覆盖城乡的教育设施系统和适应人口变化趋势的学校布局建设机制。

  同时,全面加强教育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后的监管,严格保障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与住宅同步建设和交付。

  吴瑞君:面对以上新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深认识人口均衡分布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相互关系。

  高流动性对区内及区际的影响不同,省际和区际的高流动性显著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适应人口迁移流动和分布变化的客观趋势,也要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流动和分布的均衡发展,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利用受教育人口增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分阶段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口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人口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关注中部地区人口空心化现象,采取切实措施,促进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的协调,推进教育公平。要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只有质量提升了,才能抓住这轮调整机遇

  主持人:变化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在新一轮的人口变化中,地方教育部门如何抓住机遇,争取“弯道超车”?

  任远:到2020年,将有1亿人口落户城市。人口流动在给城市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从教育低质量地区流入高质量地区,是人们的必然选择。

  放开落户后,人们会更加趋向于福利更好的城市,教育是其中一条。地方如果想在这轮竞争中获利,必然要求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教育。

  人口变动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结构和分布,要求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和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促进人口变动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协调性显得非常重要。

  少年儿童和学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中高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地方需要综合分析整个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和短板。从分年龄的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率的情况看,教育资源配置的短板日益在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以后的学段中凸显。如何综合分析各个学段的变化,统筹资源配置,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考验地方智慧。

  陈宇卿:在新一轮的人口变动中,地方教育部门“弯道超车”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对人口变动带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自我设限。不能执着于硬件面积的达标,要把质量始终放在首位。

  第二,简政放权,在落实基础教育法定责任的同时,给区县教育部门更大的空间。

  第三,旧区改造过程中要落实学校共建配套上的一票审核制度。城区建设必须同步推进教育配套。

  第四,创新区县教育管理,创新并丰富各类办学模式,促进有效教育资源的整合,便于区域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第五,要立足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打造,切实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引导社会形成更先进、更理性、更稳定的教育需求。

  郅庭瑾: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均衡导向的义务教育经费增量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偿调动城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供给的积极性。

  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统筹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地方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统筹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学校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编制配备等教育资源规划与配置。(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博士后 尚伟伟)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