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时评 >> 正文
没有任何借口能为犯罪开脱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13:28:51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分享至:

  原标题:没有任何借口能为犯罪开脱

  5月10日上午,在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教室内,女生何某的父亲王某建持刀将何某同班男生刘某刺死。这一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值得警惕的是,这一事件中某些舆论有点跑偏了。首先,有媒体报道王某建杀害男生刘某是因为校园霸凌,根据是刘某长期欺负王某建的女儿何某。其实,到目前为止警方的公开通报是双方“发生纠纷”,并没有认定刘某长期欺负何某的事实,也没有将事件起因定性为校园霸凌。

  事实上,校园霸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所谓的“欺负”,两者有着科学的、严格的界定。儿童之间一般性的打闹冲突与校园霸凌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反对校园霸凌,也反对把校园霸凌扩大化,弄得草木皆兵,让家长和学生都过度紧张。

  其次,由于一些人认定这是一起校园霸凌案,所以就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进而开始美化王某建的杀人行为,这尤其要不得。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因此就要以杀人护佑孩子吗?且不说,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杀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只说,一个40多岁的成年人面对一个10岁的孩子,你怎么下得去手杀人!没有任何一种爱可以冲破理智的闸门泛滥成灾,更没有任何一种残忍的犯罪可以因为爱被美化和原谅。法治社会所有的问题都应当通过符合法治精神的方法解决。

  最后,我们要拷问的是社会心态。王某建因为怀疑女儿在学校“受欺负”,就做出了杀人的极端行为。这种强烈以自我为中心,把小事极度放大,暴戾残忍,不惜伤害和危及他人生命的社会心态,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也是当前我们基层社会治理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

  美化犯罪,为严重犯罪行为找借口,无益于健康的社会心态建设,也无益于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社会心理建设,对此必须坚决说不。(叶泉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