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读书 >> 正文
贾宝玉是一位诗人哲学家——《禅在红楼第几层》编后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14:10:11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贾宝玉是一位诗人哲学家——《禅在红楼第几层》编后

  《禅在红楼第几层》梁归智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如果说贾宝玉是一颗多情种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众所认可的。如果说贾宝玉是一名诗人,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元春省亲时、海棠诗社开社时贾宝玉都是作了好诗的;游大观园时,宝玉题胜景拟对联,也是才情横溢的。如果要说贾宝玉是一位诗人哲学家,乍一看,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不然,贾宝玉被称为一位诗人哲学家,有其缘由所在。

  在《禅在红楼第几层》中,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梁归智先生给出了他的答案:“贾宝玉一片痴情,周旋于姊妹们之间,却‘爱博心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多所爱者,当大苦恼’(鲁迅《〈绛洞花主〉小引》),因此上升到对人生的意义和终极价值等形而上层面的追究,最后从禅悟中获得解脱。这不就是禅所具有的哲与诗的特质体现吗?”

  从情悟禅,悟出人生的意义与终极价值,便是贾宝玉成为诗人哲学家的缘由。那么贾宝玉这位诗人哲学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梁先生认为,曹雪芹发明了新的概念、新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贾宝玉与禅宗相同哲和诗的特质,这个新概念便是“正邪二气所赋”。贾宝玉即是“正邪二气所赋”之人。这样的人,用《红楼梦》的原话来说,就是“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则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第二回)这样的人,出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则是情痴情种;生活在读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若是生于薄祚寒门,也绝不可能成为贩夫走卒、健仆豪奴,甘心受平庸之人驱使驾驭。恰巧,宝玉便是出生在公侯富贵之家的情痴情种。

  这样的情痴情种,有文学艺术方面杰出的才能,有纯真深挚的感情。他们身陷情的苦海,又以超脱的诗思与哲思,获得禅的了悟,获得人生的解脱。所以,梁先生说:“宝玉的整个人生,都是诗的人生”“只要宝玉一出现,就洋溢着满满盈盈的诗情、葱葱茏茏的哲思”。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玉听曲,一首《寄生草》印刻在他心上。于是在调和姊妹情感纠纷中反倒落得不是时,宝玉大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并由此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反思,他提笔占了一首偈,又填了一支《寄生草》的曲子:“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何因?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第二十八回,黛玉葬花,泪语痴吟《葬花吟》,宝玉听到“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我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他由黛玉花容月貌,将来会有无可寻觅的悲惨处境,推之于宝钗、香菱、袭人等人,也都会沦落到同样的处境,进而推之自身,推之“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已”,更进而推之如何逃大造,出尘网,来摆脱了这悲惨命运。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中不胜枚举。宝玉以自身与外界发生感触,引发苦恼,从而发出对人生的思考。这是宝玉走向以情悟禅的基本路径。

  那么,《红楼梦》真正的禅意世界是什么?曹雪芹禅的本质又是什么?撇开《禅在红楼第几层》中那些对禅宗的一些论述,光读梁先生对《红楼梦》禅的解析,我们也能把握其中真意。贾宝玉出家为僧,但并没有得到归宿,而是重返红尘,与史湘云结重逢,以“情榜证情”。这是自周汝昌先生以来红楼探佚学的一以贯之的主张。作为探佚学分支的开创者,梁先生自然也继承了周汝昌先生的思想,但又对此有所发明。梁先生从禅的角度,更加论证了周汝昌先生这一论断。

  禅到底是什么?禅的本质是什么?禅僧们从大自然,从花鸟事物中悟禅,达到一种淡泊宁静的心灵解放的愉悦。而俗世凡人,则人世烦忧喜乐中悟禅,达到另一类心灵解脱,一种诗意栖居。也就是说,禅,并不是枯坐沉思,而是于日常生活,于行起坐卧中了悟。宝玉为情痴情种,他的以情悟禅,并非止于出家,并非去情觉空,而是从情中了悟,从情中解脱。故而,从探轶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佚稿中,宝玉最终与史湘云重逢,在与史湘云的情感中达到人生的另一种禅悟。这才是宝玉被称为“情僧”的真正缘由。

  宝玉这一情悟的过程,也与佛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禅悟过程如出一辙。宝玉的痴情,是一种特殊的禅意。他的情禅,是“充溢着生存境遇的终极深意”的。他情悟之后,达到的是一种“枯木生花、春意盎然的生命感动,是定云止水中鸢飞鱼跃的气象”。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宝玉是一位诗人哲学家。而这样的生命感动,这样的气象,这样于日常生活中求得人生解脱的灵活的禅,正是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所倡导的。后四十回续书中,符水驱妖、扶乩求签之类,则是世俗求得精神寄托的一种法子,并非达到禅悟的途径。因而,相比较而言,后四十回续书中的禅意,与前八十回原书的禅境,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了。

  两种《红楼梦》,两种禅。在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续书,两种文本体系中,探讨出不同的禅意世界,进而探究曹雪芹禅的真意,是梁先生在《禅在红楼第几层》的一大特点。梁先生也进而区分了,曹雪芹禅与雍正所倡导的为专制皇权服务的禅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周汝昌先生在序言里说:为读者讲讲禅与《红楼梦》的书,似乎不多,“归智此著,就质量水平观之,当推龙首”。(郑若萍)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