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乐学 >> 正文
首页 | 邮箱    
李吉林:40年情境教育创新之路 我这样收获了6个甜果子!
//www.yunnan.cn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10:46:54  来源:人民教育

  原标题:40年情境教育创新之路带来的6个甜果子

  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境教育体系完整,充满理论魅力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但它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丰富起来的?

  197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校园,火红的年代催我奋发向上,让我翻开了情境教育创新的第一页。没想到,这一个主题,从 40 岁做到 80 岁,整整花了我 40 年的时间,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第一个甜果子

  小学作文“提早起步,提高起点”

  课堂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

  “创新”这个具有时代气息充满生命力的“词”,显示着高远的目标,唤醒人们蕴藏的潜在智慧。我意识到,这是改革开放不可忽略的课题。

  创新需要智慧,还需要责任心把意愿衍化成行动,这就决定了创新者需要付出艰苦而持久的劳动。针对学龄初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提出语文教学应该促进儿童语言的早期发展。我深思熟虑,提出小学作文“提早起步,提 高起点”新观点。这时,我从外语教学中的“情景” 联想到古诗里常提到的“意境”。起步我开始关注“意境说”,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八个字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告诉我,儿童的语言发展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但事先必须优选观察的景点, 去寻找会影响儿童情感的“外物”。于是我常常独自一人去实地优选意想中的观察客体:学校周围的田野上、田埂上、小河边、树丛里都有我的身影,甚至为了孩子看日出,我半夜孤身一人,黎明前痴情地站在北濠桥上等待朝阳从天边升起……在我精心优选的情境中设计好方案,安排好观察程序,考虑好启发性的导语。我带孩子走出封闭的课堂,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发现了世界竟是如此美丽、神秘。我觉得,我真是把孩子带进了天赐的智库, 儿童观察周围世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孩子们感动其中,激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就这样,我把观察与儿童语言发展结合起来, 把观察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先后开发了形式新颖、让孩子们乐于表达的“口头作文”“情境说话”“观察情境作文”“想象性作文”“童话作文”。孩子们自己也没想到,上二年级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班上 33 位小作者创作的《小学生观察日记》。一系列教学实践的效果告诉我,课堂必须与周围世界连接,才能做到“辞以情发”。历来让多少孩子苦恼的作文,对实验班的孩子来说却成了一种快乐。

  两年多的辛勤浇灌,我终于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一个甜果子:小学作文迈开创新的第一步,“提早起步,提高起点”成为现实,课堂符号学习与生活连接起来。

  南京师范大学资深学者鲁洁教授评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使符号的认知能够与生活连接起来,解决的是一个难题。”

  其间,令我难忘的是1980年春天,华东师大、上 海师大的著名教授和特级教师20余人专程到我校,提 出要听我的课。研究决定,用两天半时间安排我开5 节课。上海专家不仅看到了我们实验班二年级孩子上的口头作文课,还看到了二年级学生的书面作文评讲课、3课时的阅读教学课《小白花》的全过程。《小白  花》写的是北京人悼念周总理的故事,我用两张相关的黑白照片和音乐的渲染,通过我真情的语言描述, 孩子们都进入了情境,禁不住哭了,听课专家也落泪了。上海专家出乎意料地给予5节课高度评价,对我印 象极好。更重要的是,我不仅认识了上海的大专家,还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获得不少学术界的新信息,让我少走了弯路,幸运地把我带进了学术的前沿。

  上海专家的造访,让新华社记者获悉,赶到我们学校进行了3天采访,还亲自测试我们学生写作文,结果证明了周校长介绍的李老师班二年级作文比三年级写得还好,也证明了我们作文教学“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的成功。不久,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班上学生的三篇作文,还加了“编者按”,又在人民日报头版“实干家”专栏报道了《用心血催开智慧花朵的李吉林》。随后,《新华日报》记者也来校采访,连续发表了报告文学和短评,共5篇文章;到9月,在大连海边《光明日报》的记者采访我,以通栏标题发表《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学法》。两大报纸的报道让情境教学走向了全国。记者作为新时代的鼓手,对教育改革十分敏锐,他们积极支持改革者,让我十分振奋,我对自己的改革创新又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个甜果子

  运用系统论的科学原理, 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创新之路是漫长的,绝非轻而易举。创新讲究的是一个“新”,是前无仅有的。于是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我一直渴求新知,抓紧学习,努力去“创”。

  自己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继续前行,总会走出新路。于是,我自觉地向自己提出“学”“思”“行”“著”创新的四条方略。

  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我学习“系统论”时,领悟到“结构决定效率”这个重要的带有哲学意味的要 则,联想到“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于是我 明白了,审视传统教学效率为什么低,正是因为当时的教学内容是直线的序列、单一的结构。我提出了“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同时起步”,利用构成语文教学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结构的优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到了中高年级则又提出“四结合大单元教学”,有系统地达到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

  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让我获得了相关理论,我仿佛在探索的路上找到了一位无声的“导师”,让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引领我向前发展。但新知是没有终极的,我作为探索者,努力做到了学而不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创新的主要目的。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实践,根据科学的系统论原理,从“优化结构着手”,获得孩子们的普遍欢迎,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经测试,当时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班在一二年级四学期内,不仅学完了五年制小语教材1-4册,同时还学完了我自编的注音阅读教材1-4册,计200篇15万  字,并进行了近72次观察说话、写话练习。阅读量相 当于一般班级的3倍。我们分别于一(下)、二(上)、二(下)三学期期末进行测试,结果人均多识字1028个,实验班学生入学两年识字总数达到人均2688个, 加上308篇课文的阅读,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一 般报刊和少儿读物,实验班学生均可独立阅读。我们没有增加课时,没有增加儿童的负担。

  于是,我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二个甜果子:运用系统论的科学原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个甜果子

  通过发展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性

  “智力发展”这是一个新的信息,我意识到“智力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崭新课题。于是认真学习心理学,领悟到智力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其核心是思维的发展。这时我又读到日本木村久一的《天才和早期教育》,书中告诉我,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必须从生命的早期开始,不然儿童潜在智慧的发展就会产生“递减现象”。于是,我努力通过儿童思维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并且进一步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来努力,我还较早地着力研究在情境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此时我初读《文心雕龙》,记住一些片言只语,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神思”篇,写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于是启发了我,我便有意识地在儿童生命早期通过观察,为儿童的想象提供可能,为激发儿童的想象积累表象。

  在此过程中,特别提醒自己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科实践,将语言发展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进而又细化到研究发展儿童的内部语言、独自语言、对话语言、书面语言,写成论文《情境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促进儿童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记得孩子们上五年级时,我出了一个作文题,写一个熟悉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要写出它的品格,要求独立完成。孩子们写了 20 多个不同的题目,我现在还记得 :《石灰吟》《蜡烛》《红》《绿》《歌》《火柴》《太阳》《北斗星》《铁》……一篇篇小散文都写得很精彩,展现了儿童可贵的创造性。

  看过作文本后,我被孩子们的智慧感动了。孩子们的智慧也激发了我的智慧,我先后写成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一系列论文。

  在孩子们一年级时,我就把发展想象力放在儿童发展的重要位置上,1996年我在《人民教育》发表 的论文《教学的特殊任务:把孩子教聪明》就表达了这个中心思想。在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方面,我自己心中有一种紧迫感。教学现场,孩子们许多精彩发言, 都让我感受到孩子们鲜活的创造性的表露。

  这让我联想到三年前在研读“学习科学”时,书中论及儿童学习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的复杂性;二是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三是学习系统的开放性。但对“儿童的创造性”未提及。我思来想去, 这是学习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缺,所以我进而勇敢地提出第四点:学习催发儿童潜能的不易性,提出“着眼创新,不失时机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填补学习科学研究中儿童创造性的这一空白。

  为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我自己也常常在想象中设计教学。记得我带领孩子们观察时,思量的题目都是别有儿童情趣的:《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菜花儿比赛》。春天清晨听到小鸟的叫声,我会想到“小鸟是黎明的歌手”;秋夜听到蟋蟀一阵阵颇有节奏的叫声,在我心里给它一个“秋夜的琴师”的美称。

  连我在车上,看到田野上的瓜果都是南瓜、香瓜……我不知道为什么都是金黄色的,竟然想了好几天,就用儿童的语言回答自己的提问:“因为它们是太阳的孩子。”为了儿童我设计课时,自然而然地也能做到“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天天有收获”,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是那样的纯美。

  30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让我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三个甜果子:就是通过发展想象力培养儿童创造性及相关有效举措。

  专家们指出:关于培养儿童创造性,国外还没有着手研究,尚是一个“空白”,也正是情境认知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

  第四个甜果子

  构建多元的网络式情境课程

  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

  2003 年我被邀请参加华东师大的建构主义国际会议,接触到建构主义,进一步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启发我提出课程建构的三个维度:“儿童—知识—社会”以及“四个领域”,有利于儿童自己建构学习,那就是情境课程中的综合课程。记得叶圣陶先生写过 :课程分立是不得已的事,最终还是要走向综合。于是,进一步建构情境课程时,我联系语文教学的“四结合大单元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情境课程的综合领域:德育为先导,语文教学为龙头,各科教学协同,在同一个主题统领下强化教育性,将教育与儿童活动统整起来,进一步把学校的符号学习与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综合起来。

  关于课程的改革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我们开设了 野外课程;到第二轮,我自己到幼儿园去上课,发现了幼小之间的陡坡,于是开发了“衔接领域”,提出了“过渡课”,做到既高于幼儿园又接近幼儿园。整个课程的设置直到1996年在“全国情境教育研讨会”上提出较完整的建构“情境课程的框架”,其间经历了18年。

  此后进一步将“综合领域”“核心领域”“衔接领域”“源泉领域”四大领域具体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有横向的延伸,又有纵向的推进。将自己的创新感悟,新的实践与理论学习获得的新收获运用起来,全面构建了一个网络式的结构情境课程。

  课程是儿童学习内容的载体,必须为儿童学习的质量着想。我又进一步充实,创造性地提出核心领域的“学科情境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的崭新课程观, 使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这种情感的驱动,势必激起儿童的学习动机。

  直到 2007 年,我才完成情境课程的专著,书名为《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这前后过程竟是 30 年,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于是,我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四个甜果子:创造性构建了多元的网络式情境课程,又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

   

  第五个甜果子

  提出一系列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主张和举措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一位南通师专的老师建议我学学美学。我迫不及待借书获取新知,贪婪地读着。

  回顾作文教学改革初步的成功,我已经提出“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的创意,让语文教学“美”起来, 大胆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手段,连同鲜活的生活情境与教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六条途径创设情境,让知识镶嵌在情境中。儿童在这种富有美感、生动的情境中感受语言形象、体验课文字里行间的情感。我感悟到,美的学习情境让幼小的心灵得到润泽,热烈的情绪使儿童思维处于最佳状态,驱动着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我用美学理论结合教学引导自己的实践。于是我经过反思,归纳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 我及时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记得那是1980年的冬天,家里也没有取暖设备,我把热水袋用棉布裹起来,放在盒子里取暖。一个寒冬终于写成了“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审美能力”长篇论文。没想到,《教育研究》(1981年第8期)竟然发表了,据说反响不错。不久《教育研究》又向我约稿关于“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与情感陶冶”,写后又获发表。

  我没有浅尝辄止,深感“美的教学”能给儿童带来愉悦,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动机,由此提出了颇具新意的操作主张“美为突破口”。不久又提出“以美育美”,之后进一步提出情境教育追求“美的境界”。经过数年的深思熟虑,自己又提出“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主题文章在1998年的《人民教育》上发表)。

  至此我没有满足,最近几年学习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情本体”,都让我激动不已,自己的境界似乎也随之升华。

  情境学习的课堂是美美的,儿童的心灵也是美美的,教师的情感也是美美的。这种对儿童心灵进行塑造的审美教育,为培养儿童核心素养、卓越品质提供了可行性。

  于是,我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五个甜果子:30 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主张和举措,美是永远的课题。

   

  第六个甜果子 

  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构建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我虽然是一个小学教师,却心存高远之志,我们不能反复地去论证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要有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教育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从中国经典的文化中去寻“根”。于是,我反复研读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说”,发现其博大精深,让我看到了一盏明亮的灯,更觉民族文化经典之珍贵。

  在时代的召唤下,出于对教育创新的追求,我对古代文论经典“意境说”进行大胆的逾越、跨界,创造性应用于今天的儿童教育中。

  我首先概括出“真、美、情、思”四大核心元素。反复研读《文心雕龙》,在“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我发现这四个方面正是儿童发展所需,四大元素影响了我的儿童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成为儿童情境学习的重要支撑,我因此将其列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核心元素。

  “真、美、情、思”四大核心元素,促使我比较早地 提出情境课程五大操作要义:

  1.  以“美”为境界;

  2.  以“思”为核心;

  3.  以“情”为纽带;

  4.  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5.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这也正是国际上情境认知研究领域的空白之所在。

  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情感与认知结合列为核心理念。回顾自己为儿童学习设计、亲授的1000多节 课,我亲身感悟到,美能激发儿童的情感,在美的情境教学中,儿童普遍生成热烈的情绪,那种遏制不住的情绪又具有形成动机的力量,使学习主动性大增。在教学现场就能深深地感觉到,儿童的学习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调的认知活动,而是情感伴随其中。孩子学习的情绪炽烈到这种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孩子的语言、思维连同他们的身心,在其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真、美、情、思”核心元素的影响与启发下, 我终于发现儿童学习“快乐、高效”其核心秘密就是“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近年来,我的情境教学又从学习科学那里得到了验证。学习科学指出,“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结合是学习的核心”。

  其实,早在1987年我在界定“情境教学”时就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发表在《江苏教育》1987年 第11期上。这表明,关于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 起来的理念,要早于学习科学。

  近30多年来,我和老师们一直将这一秘密运用到 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历届学生及实验班普遍学得快乐,又学得高效,而且负担一般,这是令人信服的。

  建构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从“意境说” 中概括出的“真、美、情、思”列为四大核心元素,“情感与认知结合”列为核心理念,由此建构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

  其内容概括为: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 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做、思、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使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能促使儿童学得快乐且高效,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择美构境。美能给幼小心灵带来愉悦,儿童从所见所闻之美,获得快乐的审美感受,激起愉悦的情绪, 展开美妙的联想和神奇的想象。因此,我认定“择美构境”是顺应儿童天性进行教育的有效路径。

  境美生情。充满生趣的美的情境,能吸引全体儿童快乐地学习,“美”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情”。正如艺术心理学所阐明的“美能唤情”,是情境的美激发了儿童热烈的情绪。

  以情启智。我领悟到儿童在热烈情绪的内驱力推动下,在课堂上为求知而乐,为探究、想象而兴奋、激动。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活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随之大增。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积极思维, 快乐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脑科学已证实“愉悦的情绪可以加速大脑神经元的链接”“情绪信息总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加工”“只有情绪才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热情来达到目标,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且留下难以磨灭的情绪记忆”。

  儿童情境学习范式进一步具体提出在境中学、做、思、冶,又进一步提出操作策略,引导儿童在情境中通过自身活动建构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40 年的努力终于一步步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与操作体系。我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到他指出“意境深远”“意境营造”“知情意行”统一的论说时,感觉到我所探索的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的一致性,更觉兴奋。

  我知道把自己实践中的感受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提升,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知道事物的现象都是复杂的,是千差万别的;神经科学中的“相似论”,学习后我懂得规律的东西都是简明的,因为它概括的是事物的共性。在思考过程中,我常常反思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教学场景。我审视着它们,从一个个案例中去粗取精,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寻找相似的东西进行抽象、概括。我懂得相似的集合就是规律,如此写成一篇篇心得文章。40 年间发表文章 350 余篇,出版专著和相关书籍 28 部,这些都是自己一篇篇、一字字独立完成的。在回顾历程中,我甚至感动了自己。我感到将情境教育创新的收获变成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阐述了自己所感、所悟,让老师的操作不至于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仿效,而可以按规律去进行再创造,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教育的高效能,最终让众多的儿童获益,这就实现了我的初衷。

  由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又收获了情境教育创新成功的第六个甜果子,那就是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构建了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开创了让儿童快乐高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回顾情境教育发展和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是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以及学校教师的关爱、支持和指导, 让我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珍惜”和“感恩”在心中涌动。与国际上小学教师的学术地位相比较,我毫不含糊地说 :只有中国的小学教师才能一个个、一群群如此幸运地登上教育科研的宽阔平台,并获得屡屡硕果,成为学者型教师。我由衷感谢改革开放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党对我们的培养和厚爱。(作者 李吉林)

责任编辑:王胤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