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教育频道 >>  乐学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研究生支教团机制作用 对口扶贫兰坪教育发展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09:03:00  来源: 规划司
分享至: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滇西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国家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对口支援云南怒江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持续推动和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挂职、设立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支教点、开展基层干部专题管理培训等多项举措,取得良好实效。自2014年在兰坪设立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支教点以来,积极建设完善“教育扶贫”“扶智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扎实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优秀学生骨干培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公益活动,为兰坪脱贫事业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一、立足教育扶贫,助力夯实基础教育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关乎一个地区的人才成长和未来发展,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着群众对改革和发展的信心与期待。自199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启动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组建研究生支教团的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已组建了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先后在8个省份、10个地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扶贫支教工作,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兰坪研支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多层次的工作协调机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扶持兰坪中小学教育事业。

  (一)完善管理机制,统筹校地联动

  我校从制度层面规范加强研究生支教团的管理,由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严格规范研究生支教团组织管理、招募选拔、培训派遣、工作保障等各方面程序要求,确保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建设完善研究生支教团管理体系,学校成立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学工、教务、研究生院、财务、团委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系统管理协调研究生支教团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校团委,对研究生支教团进行具体管理和指导。校地联动层面,建立多层次工作协调机制,一方面通过共青团系统全面推进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支教团各项工作要求、要求,系统开展授课教学、学业辅导、素质提升、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一方面通过我校对口支援兰坪县挂职干部的工作指导与带动,建立由挂职干部教师牵头的师生工作团队,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扶贫助困、公益助学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活动。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志愿者在服务地的首要身份便是人民教师,我校格外注重志愿者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岗前培训,远程协助,评议反馈等措施加强对研究生支教团的教学指导和管理。自2014年起至今,已系统培训并选派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累计45人,分别在兰坪县第一中学、兰坪县民族中学两所学校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科目的任教工作,并积极参与学校日常教研和班级管理、学生辅导等各项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雄厚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支教团的教学指导帮助及对兰坪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支持。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入选支教团后需在人大附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跟班见习,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附中教师作为导师带领志愿者全方位学习了解带班、备课、教学、辅导及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着重强化基础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培训,为适应支教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打下基础;一方面,突出“授人以渔”理念,实施“扎根工程”兰坪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依托人民大学和人大附中的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组织兰坪优秀骨干教师到人民大学进行集中学习,开展农村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学习、中学教育教学技术培训、教育实践创新观摩、高中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研讨等教学培训,系统推进兰坪县教师理想信念、观念视野、能力方法的全面提升,并通过研究生支教团与当地学校的联系和教学实践,对研修计划成果进行跟踪反馈,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乡村接力支教、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双师教学试点等活动,探索滇西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二、强化扶智实践,着力培育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既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地方脱贫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兰坪研究生支教团在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外,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组织策划了“滇西未来领袖计划��人大班”“人大梦��西部情”优秀青少年游学项目等一系列特色扶智实践项目,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未来建设人才。

  (一)“兰坪未来领袖培养计划��人大班”项目

  2015年,我校与兰坪县委县政府启动“兰坪未来领袖培养计划��人大班”重点项目,主要依托研支团,以“系统规划、长期跟踪、整体培养、个别辅导”的方式,对在兰坪本地就读的高中学生进行全方位发展支持,通过组织开展游学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学业辅导、心理支持、生活扶助、素质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对一批在兰坪本地就读的高中学生进行全方位发展支持。项目每年公开招募选拔约20名高一学生进入“人大班”,并根据项目计划,对其进行覆盖高中三年时间的全程跟踪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品质。目前共招募三期61名学生,学生成绩全县名列前茅,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其中,2016年计划中来自兰坪县第一中学的张建同学在人大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圆梦计划”专项选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实现了长久以来到人大求学的梦想。2017年首届“人大班”学子顺利毕业,所有计划同学全部考入大学,成绩达到一本线的有6人、二本线的有11人,本科达标率85%。2018年,在兰坪县内就读(即非“委培生”)的兰坪高考考生共有5人成绩达到一本线,全部出自“人大班”计划学生。

  (二)“人大梦��西部情”优秀青少年游学活动

  研究生支教团积极争取校友资源力量,大力推进当地优秀学生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特别是依托学校深圳校友会资源支持,组织开展“人大梦��西部情”优秀青少年游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研究生支教团会同人大深圳校友会,募集社会赞助和校友支持,先后组织40余名品学兼优的兰坪优秀学生于暑假期间前往深圳和昆明两地开展游学体验,在深圳游学活动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习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了解科技文化发展前沿和企业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增长见闻,增强知识改变命运创造财富的认识和奋发学习的动力;在昆明的游学活动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习云南的革命历史和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特色成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心。许多学生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特殊的旅程在开启他们对世界认识的同时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开朗,甚至影响和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活动也受到了深圳电视台、中青网等媒体的广泛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反响。

  三、深化志愿服务,爱心奉献基层民生。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开展教育教学、扶智项目等工作的同时,也关心关注着所在地区、学校贫困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广泛争取来自人民大学师生、校友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的各项资源支持,积极开展爱心奉献和公益服务等活动,关心扶助贫困学生,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人大��情暖”系列微公益活动。活动缘起于支教团团员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学生使用床垫和铺盖十分单薄,随即积极争取人大师生的热心支持,募捐购置了一百二十床加厚床垫并在入冬前为学生配备到位,解决了当地学生的实际困难,温暖住宿环境的同时也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成长,以此为契机研究生支教团发起了“人大��情暖”系列微公益活动”,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广泛争取人大校内各学院、单位与校友组织参与到定点帮扶中来:经济学院募集发放专项助学金4万余元,学校图书馆向兰坪县相关学校捐赠各类图书1800余册,体育部为兰坪中小学募集捐赠体育器材、服装200余套,人大深圳校友会为兰坪每名高中生募捐赠送一条围巾与一副手套共计3000套防寒物品等等,多种形式的志愿项目和公益行动汇聚起涓涓爱心,形成了系列化成果和持续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将实实在在的帮助送到了受助群众中间,增强了当地师生和学校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还积极组织开展“人大��微爱”守护行动、“书香情动彩云边”书籍捐赠等其他多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困难学生关心帮扶,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人大优良传统和资源优势,为兰坪扶贫脱困事业进一步贡献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