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 中小学
穷县办出“富”教育
麻栗坡大手笔建学校改善寄宿条件
2018-05-22 08:49:47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猛硐乡坝子小学

麻栗坡民族中学

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所所城乡学校旧貌换新颜,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迎来了一张张天真热情的笑脸。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当地采用“公开招商、固定资产捆绑招商、垫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方式,使得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如今,在麻栗坡边境线上,乡村弱、城镇挤的办学突出矛盾得以有效缓解,城镇及乡村的孩子们正享受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顺应民意

出资3亿打造民族中学

麻栗坡县城位于畴阳河河谷,四面环山、河岸狭窄、地形落差大,可建设用地少,拓展高中教育困难重重。一直以来,全县承担高中教学的学校有县一中、民中、董干中学、民族职业高级中学,其中县一中和民中高中学生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90%。位于县城中心的县一中,多年来因受地形限制,校园无法扩展,办学条件较为简陋,生均校舍不足4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袖珍”高完中;位于县城北2公里处的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同样处于不稳定的地质滑坡地带,部分校舍基础下沉。县一中、民族中学占地面积狭小,无拓展空间,校舍破旧紧缺,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对改善两所学校的呼声十分强烈。

为彻底解决全县高中教育发展“瓶颈”问题,2007年,麻栗坡县在当时财政预算总收入仅4700万元的情况下,决定将县一中与民中搬迁至县城南3公里处的独田片区扩建,并采用“公开招商、固定资产捆绑招商、垫资建设、政府回购”等多种方式,全力推动校舍改造项目建设。通过3年多的建设,2011年3月,新校区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亿多元、占地670余亩、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学生。

民族中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麻栗坡县进一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从2011年开始,麻栗坡县普通高中教育只有民族中学一所,实现了普通高中“一体化”办学,形成了“全县高中看民中”的局面。截至目前,民族中学共有109个教学班6025名学生,其中:高中60个班3563人,初中49个班2462人。

改革见效

2016年民族中学总上线率居全州第一

学校硬件上去了,软件怎么办?经过反复论证,麻栗坡县与文山州第一中学合作办学,重点对学校办学效益、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通过改革,民族中学在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教研教学及教师培训活动、教学成绩提升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2015年,民族中学高考上线率93.03%,总上线率位居全州8县(市)第三;重点(一本)上线 20人;本科上线495人,比2014年增加99人,上线率53.28%,比2014年提高12.37%,本科上线率居全州8县(市)第三。2016年,民族中学高考上线率达97.44%,重点(一本)上线39人;其中本科合计上线563人、专科上线463人,总上线率位居全州8县(市)第一。2017年,民族中学高考上线率达97.45%,重点(一本)上线78人,实现连续两年翻番目标;二本上线 565人、专科上线 504人,总上线率居全州8县(市)第二 。

优化校点

黄金地块用于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

从气派的大门进入,宽敞的大道两旁是乳黄和乳白色相间的学生宿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穿插,回廊上有桌椅供学生学习、休憩。若不是有人提醒,你一定觉得自己正置身于一所高等学府。

县教育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全县每年投入教育的总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2015年总投入5.8亿元、2016年总投入6.5亿元、2017年总投入6.9亿元。

在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把最有价值的黄金地块用于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办学,优化校点布局调整,将距离边境2公里以内的11所学校作为永久性保留学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由“十二五”末的156所优化为136所。

麻栗坡县财政十分困难,却先后投资837万余元,一次性拆除D级危房校舍4.8万平方米;投资18260万元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教师周转宿舍、“全面改薄”校舍、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幼儿园建设、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7大类建设项目,涉及学校86所,规划新建校舍面积93545平方米;投资1.3亿余元建成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2016年,麻栗坡县通过编制《麻栗坡县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新建111所学校校舍2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4169万元,向浦发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融资6亿元用于改善全县111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县中小学校园占地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9万余平方米。有效解决部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等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的问题。

解决问题

让教师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困扰教育发展的三大问题,麻栗坡县通过“创机制、提待遇、促交流、重培训”的思路,保障城乡师资队伍均衡。通过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3年来共有414位新教师自愿到基层学校任教。

在解决“留不住”的问题上,除了每月定额发放500元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又出台一系列补助措施。此外,根据教师工作及生活环境的艰苦程度,定期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

在解决“教不好”的问题上,麻栗坡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对教师实行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技能业务素养;实行城乡优质师资共享,建立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形成新教师入职下乡、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青年教师支教下乡、优秀校长交流任职、城区教师职称晋升下乡锻炼等交流互动机制,有效解决乡村教师年龄、专业等结构配备不合理的问题。

近年来,麻栗坡县涌现出一批国家级表彰的优秀模范教师典型代表:位于老山脚下的响水小学校长盘云发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长期扎根边境一线的教师聂应龙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把大爱写在苗岭山寨的教师熊照才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出台方案

不让一名建档立卡

贫困学生因贫辍学

据介绍,仅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30135人(次),补助金额2277.08万元;除财政供养家庭子女外,享受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53305人(次),补助金额2908.83万元;制订出台《麻栗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教育学生给予免除保育教育费;对就读初中、高中学生给予每人每年500元的交通补助并免除住宿费;对在读大学生(研究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费,真正实现了不让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因贫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公平享受教育的目标。

(春城晚报 记者 王磊)

责任编辑: 赵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