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 中小学
作诗猜谜写文章 班主任把学生名字玩出新花头
2018-03-30 09:22:51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至:

  郑英给学生们上课。

  郑英是杭州天杭教育集团的思品老师,从教18年,班主任做了17年,其中在2005年到2012年之间,她连续7年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

  她身上的光环很多——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感动杭城”十大教师、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她不是语文老师,但喜欢写作,出了一本书《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成为了当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她的很多管理班级的奇思妙想,被她写成了一篇篇文章。从去年9月开始,《班主任之友》为她开设了一个专栏,一个月写一篇。

  今天的“超级班主任”说的就是她。

  《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中的第一条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被排列在第一位,可见其意义非凡。

  在1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郑英不仅践行着这一条守则,还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变着花样让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变得与众不同。

  比如,她将全班学生的名字串连成文,将一个个本无任何联系的散落的名字像“糖葫芦”一样串成串,凸显出其在集体中的价值,班级同学也因此增添了亲密感,“名字一旦与个体建立起某种联系,就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也因此有了生命。老师想赢得学生的欢迎,善待他们的名字便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对表现突出或者取得重大进步的学生,她会以其名字做一首诗作为奖赏。有一位名叫“高原”的学生,十分乐于钻研,于是郑老师为他作诗“高山仰止也敢攀,原野开阔我心专”。她还曾为一名叫“徐立”的学生作诗“徐来清风畅胸襟,立志冲天月下吟”。

  她会利用班会课,或一些节日庆祝活动,为学生量身定做谜语:一只多嘴鸟——吕鸣;子夜——姜(将)黎明、卫(未)明;一张老照片——陈影;进口乐器——杨浩(洋号)……郑老师说,名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一件艺术品,它倾注了老师特殊的情感,这是能被学生感受到的。

  郑英曾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没有期限的作业:走进大自然。玩泥巴、播种、采野花、抓蚂蚱、放风筝、骑单车、看日出、拍一段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过程……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特别的作业,也有一个不同的亲近自然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她从来不和学生说道理,而是通过各种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悟,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点,跟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关。”郑老师说,她小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语文考试,作业离题了,只考了第5名,她想掩盖这个事实,于是用浆糊贴上了原来的一张卷子,想蒙混过关。她外公是一个小学老师,特别智慧,把这张卷子拿到外面,对着阳光一看,原来的分数就出来了。没有批评,也没有责备,外公的这一手让她感触很深。“我现在对学生,也不会直接戳穿他们的错误、谎言。”

  郑老师说,有一次早锻炼,一个学生不想跑,就说肚子痛,她就去医务室拿来了板蓝根,泡给这个学生喝。从此,这个学生再也不找这样的借口了。

  一次考试,郑老师看到一个女生悄悄从桌子底下捡起了一个纸团。她没有声张,只是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把手悄悄地伸到了女生面前,女生交出纸团后,郑老师又不动声色把纸团丢进了垃圾桶。多年后,这个女生回母校看望郑老师,很感慨地说,“我现在是一名会计,永远不做假账”。

  学生私下里说食堂的饭菜不好吃,郑老师把食堂的师傅请来,当听到食堂师傅说,他每天早上5点起来,准备全校师生的饭菜时,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于是,这个班的学生,对学校里的食堂师傅、扫地阿姨都很尊敬。

  郑老师说,我们只要在心灵上再走近一点,多一点关怀,孩子们的天空可能就会多一点晴朗。所以,她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个学生曾非常顽劣,面对家长的放弃,郑英选择了坚持,坚持每天送他回家,坚持每天为他准备好早饭……如今,他已是一个快乐的厨师。她说,“有趣、有品、有情、有思想”的生活,才是这些孩子应该追求的。

责任编辑: 耿颖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