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 教育培训
61.4%受访者参与过直播答题
2018-02-08 11:46: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至:

  参与直播答题能增长知识吗?调查中,23.1%的受访者认为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48.8%的受访者认为能了解冷门知识,但实用性不强,16.7%的受访者直言过目即忘,学不到什么,11.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调查中,11.0%的受访者自称非常清楚直播答题的商业模式,47.0%的受访者表示大概知道,35.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

  贾剑鹏坦言自己并不了解直播答题的商业模式,也并未意识到直播答题可能植入广告。

  “2016年是‘直播元年’,到现在已经两年了。答题直播到底是应该流量变现还是做移动电商,一直有争议。”朱巍介绍,目前直播答题把社交功能和商业相结合,通过广告和流量的方式解决了变现的问题。

  “网络直播应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

  直播答题运行至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人开发了针对直播答题的“外挂”程序,某直播答题平台的题目设置出现严重事实错误,影响恶劣。

  贾剑鹏坦言,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答题时,“常常有人专门负责在电脑上查找正确答案,这样可以顺利拿到奖金”。

  在朱巍看来,直播答题平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并未对广告植入进行标记,而是以“知识普及”的形式呈现,不符合《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此外,“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涉及明星隐私的问题,这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如果一个孩子在参与直播答题,误认为明星的私生活也是知识考察的范围,那他的关注点可能会从课内学习转向这些八卦,这会产生特别不好的影响。”

  朱巍提醒,直播答题平台应格外注意两部法律,“第一是《广告法》,所有广告都应明确标记。第二是《网络安全法》,内容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它既包括正确的舆论引导,也包括信息的真实性等内容”。

  目前的直播答题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46.7%的受访者觉得题目选择太过冷门,39.9%的受访者认为直播答题玩的不是“知识”而是“知道”,37.7%的受访者觉得“撒币”揽人的模式太过简单粗暴。其他问题还包括:“撒币”抢流量不可持续(32.0%),风口过去后可能会迅速消失(30.9%),只提供碎片化信息拼凑,对深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帮助(24.7%),可能存在用户数据造假现象(20.8%),现金奖励的税费问题模糊不清(13.4%)和浪费时间(11.7%)等。

  直播答题是网络直播的一种创新形式,网络直播的未来仍有许多可能性。朱巍提醒,网络直播第一要遵守法律的底线,不遵守法律是走不远的。第二,技术发展再快也不应牺牲公众的知情权,不能损害用户的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能发布虚假消息而损害信息真实性原则。他认为,网络直播应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运作模式,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将优秀的文化、高尚的道德品质传递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耿颖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