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7位美国加拿大学者同时成为客座教授
西默·托平及夫人虽已80多岁,但仍言谈流利、神采奕奕。
“再次来到中国,我很高兴。中国的发展飞速迅猛,尤其是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奥运会,让人很欣慰。”西默·托平先生的一句话,顿时拉近了与在场人员的距离。昨日上午,《纽约时报》前总编辑、全球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携夫人奥黛丽·郎宁·托平及其他6位美国、加拿大专家学者被聘为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其中也包括西默的女儿Kaern Ronning Topping Cone。
新闻伉俪62年前报道中国情况
西默·托平82岁,奥黛丽·郎宁·托平80岁,二人均已是耋耄之年的老人。不过,在他们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一点高龄老人的影子。昨天,他们在云师大一间会议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及中国,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变化,两位老人滔滔不绝。
西默·托平回忆,1946年11月,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以国际新闻社记者身份被派驻北平报道中国情况。“我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很多阶段,感受到一个迅猛发展的中国,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西默·托平说,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办得十分成功,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奥黛丽·郎宁·托平尽管已是80岁高龄,却仍言谈流利。在交流的间隙,这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摄影记者不时拿出自带的相机,记录下在云南的一个个精彩细节。“我也是1946年首次来到中国,曾在南开大学读书。对比今天的中国,感觉就像是一部科幻小说,变化大得不可思议。”奥黛丽·郎宁·托平说,印象很深的是,以前中国的马路很窄且坑坑洼洼,现在则宽敞又干净。
情系中国将为云南教育做贡献
对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默·托平夫妇都赞不绝口。此次在云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再次来到了中国,并和其他6位专家一起,受聘为云师大客座教授。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受聘地处中国西部边疆省份的云师大?西默·托平表示,之前来过许多次中国,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家族和中国有着半个世纪的姻缘,有9人生于中国,2人葬在中国。据我了解,北京、上海等地区发展得都很快,所以我很好奇如今云南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对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感兴趣,我很想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状况。”
西默·托平说,此次接受云师大校长杨林的邀请,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他将和妻子一起为云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今后,该校师生都将有机会与这两位新闻前辈面对面。记者获悉,西默·托平的女儿Kaern Ronning Topping Cone也同时受聘为云师大客座教授。
8位客座教授受聘后,他们将与云师大相关专业的学院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通过外方教授的短期专题讲学、中外专家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着重培养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