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机调查
大部分受访者反对考文言文
吉思进/画
带着彭国钧教授的观点,记者随机采访了云南师范大学包括两名教师在内的11位师生。其中,仅有3位同学认为有设立文言文等级考试的必要。但同时,大多数受访对象在形容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时,都用了“很差”一词。
赞同 民族文化应大力弘扬
持赞成观点的3位受访者认为,中国有自己的语言就该弘扬光大,同时也是传承古代文化的一种方式。设立文言文四六级不仅可以增加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在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的今天显得很有必要,再者,此举也是中国国力增强的重要佐证。
反对 考文言文无实际意义
“如果学一样东西要考试,就一定会变得折磨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李宇峰认为,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真的硬性作为应试科目,就可能降低人们对传统文化最初的尊重。文言文教育关键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觉喜欢上它,否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大四女生黄莉的反对理由非常直接,是“因为这对就业并无益处”。她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有严格的要求,而若不从事文言文相关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单位对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有要求。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语言学副教授崔梅表示,出于现实的交流目的考虑,当今社会再用文言文交流非常不现实,所以设立等级考试也是没有必要的。
实习生 张国泽 记者 纳梦月
■ 人物
彭国钧:1954年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进入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是我国第一个语言学专业研究班)。1957年返回昆明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历任汉语教研组副组长、中文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80年成为中国语言学会终生会员。
■ 调查
记者随机展开的调查发现,所有受访者中,当被问及自己和身边的人文言文水平如何时,他们都直言不讳:“很差”。原因是平时基本不看文言文书,更不会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
■ 对话
火星文实际上是更繁琐的写法,文化传播就不应该让人猜。这些生造词汇,新兴文字作为一部分网民网上交流可以,但作为民族语言是不合适的。尽管现在中国已有2亿多网民,位居世界第一,但比起13亿中国人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尽管网络词汇和火星文已经成了一种潮流、时髦、时尚的东西,但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有所引导,我们的语言需要规范,必须排斥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记者 纳梦月(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