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高考10年换5种方案 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
2008-10-07 15:29:48   来源:新华网
分享至:

“小白鼠”考生

要做全能战神

十年间,江苏的高考方案换得像走马灯似的。

一会儿学五门,一会儿又要学九门,学生们被这样的变化绕晕了头脑。每次新方案出来,当年的考生就成为试验新方案的“小白鼠”。不过,按照几次方案越变越复杂、要求异常全面的走势,这一批批“小白鼠”必须成为“全能战神”才成……

九门科目都要考

谁都要做全能战神

“高考要考九门,成天做题,人都傻了。”小沈是2002年的江苏高考考生,虽说她的成绩还不错,可想起当年的高考,她就觉得胸口发闷:“我很不幸,正好摊上了最苦、最累、最莫名其妙的3+大综合。”

2000年、2001年,江苏高考都是3+小综合,这个方案基本上得到了学校和考生们的肯定。小沈是2002年参加高考,按往常的习惯,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该文理分科了,可这一届学生却迟迟没有分文理科。老师们都说,方案没确定,没法分班。升高三的暑假,他们才知道高考要考3+大综合。

上课时,每一位学科老师都会在课上说,“别看我这科在大综合试卷里可能只有50分,可万一学不好,可能你就从本科落到专科。”

抱怨归抱怨,可是这个方案已经是既定事实,小沈只有埋着头苦学,背书做题。因为物理基础太差,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外,爸爸还特地给她找了位物理老师给她补课。

终于熬到了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小沈却欲哭无泪。让她花费了很多精力的大综合考得却不理想,只考了200分出头,而语数外也因为没有复习太多,成绩也不出彩。最终,小沈还是考进了南京的一所高校,可她说,如果让她考自己擅长的文科,或许她能考得更好。

哪门好得分学哪门

我换换换换

喜欢地理和历史,可是学校却没有这个组合,小刘只能忍痛割爱,把地理学科改成了政治。现在说来,他还有些遗憾,如果当初选了地理,他至少还能多考十几二十分。

3+大综合只坚持了一年,就在2003年被取消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小刘还着实开心了半天,课业的负担毕竟减轻了。高二了,学校开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挑选两门。小刘决定得很快,“就地理和历史吧,两门都是我的强项。”

意向表交上去后,学校却说,这个组合不好开,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学生全校只有十几个。老师也找小刘的爸爸谈了半天,劝说他们换掉地理。虽然有些遗憾,但小刘还是服从了学校,改选了政治和历史。

“这个方案对偏文的学生还好,但对偏理科的中等考生十分不利。”在几次模拟考试中,学校将各种组合的考生成绩进行排名,结果发现,选考物理化学的尖子生和选择文科的中等生成绩相当。小刘说,历史科目考个120分,其实还蛮轻松,但物理、化学要考到这么高的分数难度可就大了。到了高二下学期,很多理科生就临时换选科到文科组合班了。

调查

变变变:只因想让高考包打一切

“江苏高考方案屡次变脸,不能否认,每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弊大于利。 ”南京一位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改革,引导学生、中学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们尽量做到全面发展。

不过,他也指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失之简单。不管考试的方式、录取模式如何改变,想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学生提高素质教育,有点勉强。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绝对不是小小的高考所能涵盖的。方案设计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一厢情愿地用高考来解决素质教育的问题,最终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本来3+2一直很平稳,改成小综合是有院士专家提了意见,认为不重视生物、不重视地理,这也开启了频繁变化的序幕。”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说。

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变成了3+小综合,据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有院士提出,生物是未来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而在3+2模式中,生物不能参与其中,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同样,也有地理学科的专家提出,地理也非常重要,现在都地球村了,不能把地理排除在高考之外。基于这样的原因,江苏高考变成了3+小综合,这个方案也并非江苏独创,而是在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基于类似的原因,在小综合实施了两年后,大综合隆重登场,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全部进入了高考,学生不再分文理科,门门要学、门门要考。

为什么只存在了一年的大综合就退场了?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考九门学生负担实在太重,不管是身处其中的教师、学生觉得负担重,高校在选材时也无法判断,只能看总分,不利于分专业培养。而专家、学者们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大,所以一年后这个方案被废止。

在大综合之后,3+1+1方案的登场曾让人们一度充分肯定。这个方案的制定出发点是希望考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且只考五门,一度让人有又回到了很受追捧,普遍认为最公平的3+2方案的错觉。但3+1+1和3+2虽然在算术上加起来都等于5,却有很大的不同。3+1+1出现了15种可选组合,但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所有组合,学生并没有真正自由地选科,加上各科的难度难把握,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但江苏此次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配合新课改出台了2008高考新方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京高校的专家曾经参与了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调研工作。“2005年,我接到通知,成为08新方案的调研人员之一。”专家说,当时,江苏省共派出5组人员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研,其中江苏省教科院一组、部属院校一组、省属高校一组、南京及苏南一组、苏北地区一组。

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基层调研后,总共拿出了六套备用的初步方案。“后来,方案就上交了,接下来就没有再组织大家讨论。”再后来,教育主管部门就拿出了一套修改的高考方案,进行了公示,修改,直到成为现在使用的这套方案。

据他透露,此前江苏的3+小综合、3+大综合这两个方案,是在没有组织高校或是众多基层教学单位进行研讨就直接出台的。而3+1+1则是借鉴广东省使用过的高考方案,似乎也没有在大范围内听取各方的建议。

2006年9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内容亮相了。

2006年10月,在经过广泛调研后,公示方案进行了四项调整:语数外考试分值调整、将三次“高考”减成两次、适当细化了选修科目等级、提高了填报志愿的资格。

2007年3月,2008年高考新方案获教育部批准。

2008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宣布,2008年江苏高招的录取批次、选测等级、政策性照顾分和高校招生自主权将再次进行了四项调整:专一专二批次合并招生;本三批次选测科目最低等级要求从2B调整为1B1C;一些政策性照顾分的分值减半执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分低等级或低分高等级的考生可由高校自主录取。

目前,江苏2008高考方案的完善正在酝酿之中。

责任编辑: 赵雯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