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任组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任副组长,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我省,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9月16日,我省向全国政协调研组汇报工作情况。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出席汇报会,副省长高峰汇报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主持会议。
17日至21日,在王学仁、顾伯平的陪同下,全国政协调研组分赴我省玉溪市、文山州深入到玉溪市工业财贸学校、灵秀小学、玉溪五中、文山州坪寨乡小学、文山卫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教师安居工程等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基层教师校长座谈会,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面对面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
调研组认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努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得到有力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在完善学校危房改造新机制、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推进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试点、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云南教育事业底子薄、难点多,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仍需加大力度、加倍努力。
郑万通在调研中指出,教育不仅关系着一个人的一生,更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兴衰。“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年来,中央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措施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由衷欢迎。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义务教育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如何从“普及”迈向“均衡”,从重数量规模到重质量结构转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下大力研究解决。云南民族众多,边境线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他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紧紧抓住“统筹”这个核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则是教育公平的前提,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要紧紧抓住“统筹”这一核心理念,把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统筹城乡间、区域间、受教育群体之间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向着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第二,处理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远目标”与“短期任务”的关系。一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支撑,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投入、采取政策措施,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尽量缩小差距,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正确理解“均衡”的概念。均衡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但均衡不能等同于平均,不能理解为绝对平衡,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公平、公正、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利用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使均衡朝着理性、协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调研期间,郑万通专程赶往我省刚遭受地震灾害的盈江县,视察灾情和恢复重建情况,慰问受灾农户。在平原镇屯董村和岗姐村,景颇族群众拉着郑万通的手由衷地说:“没有共产党和政府,我们真不知日子怎么过下去了!”郑万通为受灾村寨和村民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鼓励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下,振奋精神,重建美好家园。
调研组表示,将把我省提出的实施特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巩固提高工程、尽快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农村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等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为争取国家加大支持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陪同调研。
记者 徐晓梅(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