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交水稻之父”再续和云南的不解之缘 袁隆平18日来昆讲“种粮”
2008-09-08 09:24:5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昨日,记者从科学大讲坛秘书处获悉,科学大讲坛第九期有幸邀请到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将于本月18日上午9:00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一楼报告厅作“杂交水稻发展概况与中国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亩产1200公斤

    曾在云南等地创下纪录

    袁隆平与云南有着不解之缘,云南曾经是他重要的科研基地。当年,为了寻找野生稻,他千里迢迢,远赴云南,甚至在滇南大地震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他领衔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更在云南等地创下过小面积亩产1200多公斤的历史纪录。

    时间回到2004年9月15日,这天,丽江市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传出特大喜讯——由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农业厅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超级稻Ⅱ优6号进行了全现场实割验收。实割验收面积为1.07亩,湿谷产量为1330.57公斤(已除杂质),经烘干和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后,按籼稻谷含水量13.5%的标准计算干谷总产,折算干谷亩产量为1219.9公斤,首次创一亩以上水稻单产世界新纪录。

    仍有两大心愿

    想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

    提起了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件事情。袁隆平说:“上世纪60年代,我在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师时,亲眼看见过5个饿殍,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桥下,一次看到两个人倒在田里,还有一次看到一个人倒在大路旁。我当时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说,这一个梦想目前已基本实现。

    现在,他还有两大心愿,第一个愿望是第三期超级稻研究成功,第二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现在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万公顷,我们想在2010年推广到1500万公顷,这样至少可以增加300万吨粮食,够养活将近1亿人口呢!要是这两个‘既定目标’都按时实现了,我正好80岁,如果身体还硬朗,我可能还想攀登新高峰。我仍有老骥伏枥的精神!”

    ■ 相关新闻

    水稻亩产900公斤目标将提前实现

    今年的9月5日,在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的“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公关项目示范基地”,国家农业部等有关专家来到这里数稻穗测亩产。测产结果让人惊讶,这里的百亩稻田部分丘块亩产有望突破900公斤。在水稻主产区湖南,大面积示范种植部分丘块亩产冲刺900公斤尚属首次。这样的示范基地,在湖南的另外两个城市——彬州汝城和怀化溆浦也有。专家分析,从水稻长势和成熟情况看,湖南隆回片有望率先冲刺900公斤目标点。

    据悉,超级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三次革命”。我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1998年8月,袁隆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镕基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2006年末,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超级杂交稻取得的重大进展,他又提出了“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的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

    “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3期进行。以长江流域中稻为例,第一期目标是育成大面积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水稻品种,这一目标已于2000年实现;第二期目标是育成大面积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水稻品种,这一目标于2004年实现。而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原计划在2010年实现,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目标要提前在湖南实现了。

    ■ 温情提醒

    市民如对本期科学大讲坛内容感兴趣,通过以下方式参与互动,就有机会获得门票:1.登录科学大讲坛官方网站(www.21scientist.com),进入“申请门票”页面,或拨打科学大讲坛秘书处电话0871~5106990申请;2.本报将送出15张门票,市民可通过短信:移动用户编辑277+任意内容发送至106288962,联通和小灵通用户发送至10628896299(咨费0.2元/条),发邮件(ccwb-szjj@yndaily.com),请注明“科学大讲坛”。

    本报记者  杨质高(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