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儿子开学的第二天,从寻甸来昆务工的张燕还在回味着孩子顺利进入昆烟小学的喜悦。今年秋天,五华区通过学校扩班、班级扩容的方式,让包括2072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5617名适龄儿童顺利进入小学。该区首次尝试电脑派位的招生方法,促进教育公平。
扩班扩容吸纳更多学生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学校布点不尽合理,这是昆明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妥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难题。面对城郊新小区和外来人员的急剧增加,教育部门发现实际需求数超过预计招生数,五华区供需缺口近400余人;并且生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城郊。
红云片区的昆烟小学,去年仅有地段生20人,随着周边楼盘入住率提高,今年仅地段生就有125人,外来人员子女报名登记数达到254人。张燕等外来人员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时,看到挤占在学校大厅里的家长和孩子,心里都很忐忑。据悉,在五华区设置的26个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登记服务窗口中,龙泉路小学、联家小学的登记人数都超过254人。
为此,五华区中小学内部挖潜扩容,小学一年级招生共有10所公办学校扩班13个,使全区小学一年级招生班级从90个增至103个。特别是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红云、莲花、黑林铺、普吉等片区的学校基本都扩了班,区教育局在全区教育系统进行了编制的调配。与此同时,全区103个班级的班额扩至55人,个别学校班额达到60人。区教育局副局长曾莉琼告诉记者,五华区已连续两年采取扩班扩容的办法解决供需缺口,老师缺编现象十分严重,但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有些小学为了扩容后的班级,老师配备了扩音器讲课。
“四步法”分配公费学位
在教学质量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家长的择校心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让目前的诸多努力仍然难以满足外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电脑派位应运而生,这是目前较为公平的录取方式,在报名人数超出可以招生人数时,其采取通过电脑产生入选号码。
今年五华区首次使用电脑派位的招生办法。将在全区就学登记服务窗口登记的儿童按街道办事处汇总,输入计算机,由电脑派位。首先在登记窗口学校派位;第二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空额的公办小学派位;第三在相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还有空额的公办小学派位;第四委托有办学资质的民办学校进行派位,保证每个孩子在辖区内学校有一个公费学位。目前,全区报名登记的5617名学生顺利入学,其中采取向民办学校购买公费学位的办法,委托两所民办学校吸纳了120名学生。下岗、低保、残疾家庭子女和孤儿等特殊情况学生,被予以特殊照顾,如就近在公办学校入学等。
由于生源分布不均,城区的西坝小学还有招生名额,但对于大多居住在北市区的外来人员来说,上这样的公办小学太远了。为此,五华区还提供了两所民办学校的就读机会,但有家长表示宁愿搬家也要孩子上公办学校。教育部门呼吁,请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口多一些包容心理,也请外来人员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多一些理性。
记者 罗南疆(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