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高三学生报考小语种的可谓寥寥无几,但近3年来,报考小语种的高三学生显著多起来。笔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为满足越来越多高三学生报考小语种的需要,很多中学还纷纷开设了小语种课。一位高三考生的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少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单独提前招生考试,小语种专业报名和高考志愿报名不冲突,能多给孩子争取一个机会。”
小语种扩招
考生报考热激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小语种招生的行列中来。据悉2008年,小语种单独招生新增了6所试点高校,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及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参加了小语种专业单独招生试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小语种专业继续试点在全国统考生源范围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对提前批次小语种录取进行了扩招。北京外国语大学非小语种招生专业比较多,2008年达到了17个。北外在2008年总体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新增了3个今秋首次招生的本科专业,一个是丹麦语、一个是冰岛语、还有一个是希伯来语,都是小语种专业。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人数均较往年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就业前景被家长看好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给考生选择小语种的家长不约而同地考虑到孩子的就业问题。人们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看好,带动了小语种专业报考持续升温。高考考生卢琳的家长说:“给孩子报考韩语专业前,我打听了很多人,都说这个专业就业不错。”据了解,目前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高,不少著名高校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能达100%。
小语种呈现出了“出口”和“入口”两头“火”的现状。那么,未来几年,社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否会一直持续增加呢?有专家指出,与英语专业相比,小语种确实比较容易就业,但如果没有科学规划,招收小语种院校数量盲目增多,小语种就业的优势会逐渐减弱。
我国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外资企业以及一些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并非无限大,而且在短时间内,其需求量上升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当小语种专业人才供给量的增长速度超过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时,就会产生供大于需的矛盾。
社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供给一味地增加,最终无疑会造成供大于求,如果小语种毕业生再没有其他专业特长的话,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家提醒,今后如果考虑报考小语种,家长和考生要谨慎考虑,慎重评估风险,以免发生小语种报考热、就业难的状况。 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