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昆明市2300多所中小学校按照相关“指导性意见”进行公选校长,并重新聘用教职工。这在昆明市前所未有,在一片赞扬声背后,也有市民对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3位嘉宾在本报第十一期“民主促民生圆桌会议”上冷静地看到,首届全市范围内的“公选校长”仍有一些缺憾,这些缺憾需要逐步改善。
嘉宾畅谈“公选校长”
■ 嘉 宾
郭昌奉:公选中连任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
庄晓东:云南大学教授
王涵:高中学生
多少还是有一些压力
“以前担任校长都是委派的,现在要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比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郭昌奉
郭昌奉:我们学校此次公选校长,首先在教职工中搞校长公选人测评,所有教职工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把候选人选出来;知道自己是候选人后,开始制订治校方案,我的方案是“用心经营,将昆明市外国语学校办成云南省具有外语特色的名校”,这一项属于笔试;之后准备竞聘演讲,反应还不错;最后接受民主测评,获得90.2分。我认为能够当选的原因,一是各级领导关心,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是很重要的;二是我2006年11月份到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近两年的工作成绩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三是自己在工作中带领全校教职工认真、勤奋地工作,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和前途。
公选的形式从我个人理解有几方面好处:一是推进民主进程。二是增强大家的责任感。三是增强和谐。
公选方式可适当推广
“我认为民主是一个好东西,只要制度设计是科学的、客观的,通过时间检验是得到大家拥护的,这个制度就应该向全省甚至向高校推广。”——庄晓东
王涵:我觉得公选校长是个很好的事情,这样可以使各种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能让我们学生了解公选的程序,也应该算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吧。公选出来的校长可能更符合我们的要求。
庄晓东:在全市范围内公选校长,我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我看了报道后,感觉非常振奋。我还想,除了在昆明市2300多所公立学校进行公选校长外,可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其他学校也推广,甚至在高校、中专也采取公选校长的方式。
民主是一种观念,但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需要通过一些制度的设计,把大家公认的领导者选到一个平台上,带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为理想而奋斗。
选拔视野应更宽一点
“能不能用两种不同的标准,把外校来竞聘的老师的民主测评比例减低一点,把他的表现和履历那块加重一些。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视野应该更宽一点。”——庄晓东
郭昌奉:我个人认为公选校长中,民主测评这方面相对分值比较高,那么外面的人不熟悉这个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家长也不熟悉他。他来竞聘就会担心这一块的分数能不能上去。这就是制约其他地方老师不敢来竞聘的主要原因。如果以后能够由专家代表、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甚至社区代表等组成的专门的机构,来选拔和考察校长,由主管部门安排到昆明的学校里来任职,可能会好一些。
庄晓东:“公选”值得肯定,但它仍有不足,一是选择人才的范围应该更宽阔一些;二是设计上应更科学、合理、客观一些,就如郭校长所说,民主测评比重较重,外面的老师就不好来竞聘了。能不能用两种不同的标准,把外校来竞聘的老师的民主测评比例减低一点,把他的表现和履历那块加重一些。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视野应该更宽一点。三是时间太仓促了,20天就选出了那么多校长。
王涵:选出来的校长似乎存在瑕疵,就是校长多半出自本校这个问题。
释 疑
公选其实是作秀?
记者:有网友发帖子,觉得公选校长其实是作秀?
庄晓东:我认为民主是有或缺性的,民主也是相对的。但是有这样的反应也非常正常,比如我注意到此次公选大多数校长都是在本校产生,大多是副校长变校长、书记变校长,实际上我认为应该在更广的范围内来选择。
郭昌奉:就我个人看,此次校长公选是比较公平的,因为所有的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给谁打分、打多高的分是不能调控的,所以从程序的设置上来讲都是比较公平的。我也比较同意此次公选有进一步总结和完善的地方。
王涵:喜欢不喜欢在个人看来是不一样的,一个校长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要选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校长很难。
校长自任副校长?
记者:相关“指导性意见”中规定,副校长是由选出的校长来提出,然后报给相关部门审核。这会不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会不会有这些情况?
庄晓东:我觉得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个负责任的校长一定会选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搭档。
郭昌奉:大家都处在一个校园里,都希望把校园搞好,既然选了那么一个校长,就是相信这个校长能带领大家把学校办好,因此校长所提名的副校长也应该是会符合教职工要求或者符合校长治校理念的。我在选择副校长的时候,比较看重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比较强、有责任感的搭档。
职工竞聘有担心?
记者:竞聘校长不能少于两个候选人,还鼓励教职工都去竞聘,那么本校的普通教职工会不会担心得罪新校长,而不敢去竞聘呢?
郭昌奉:每个人对于学校的治理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欢迎大家都来参加竞聘。在我看来,这种担心或许存在,但没有必要,因为一个校长如果心胸不开阔,很难把学校领导好。因为学校是一个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容许大家有想法。因此我们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如果作为一个校长都容纳不下一些不同的意见,其实也很难治理好一个学校。
庄晓东:我认为一个校长连下属要去和他一起竞聘某个职位都不能容忍的话,那他就是不称职的校长。目前来说,在这件事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竞聘的氛围,因为民主是一个习惯,大家还不适应这种民主,所以要慢慢培育大家的民主意识。先不要急,慢慢来,通过反复调试、反复纠偏、纠错,才能逐渐形成更好的氛围。
记者 陈 洁/文 曾 滨/摄(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