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内要帮助40名学生,去年已资助11名,今年要再帮4名
得胜晚报助学基金继续接受全省机构推荐考生自荐
昨日,随着得胜家具城·春城晚报爱心助学基金的再次启动,社会爱心再次齐聚——72岁的张逸吾委托本报继续帮他寻找4名自立、自强的贫困学子,去年他和老伴李群芳已经资助了11名春蕾女生踏上大学之路。
老两口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穷学生出身,因此特别能体会贫困带来的磨难。退休后,搞技术的张老发挥余热做了些事情,有收入后也舍不得花,再加上儿子们的事业也还不错,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就盘算着用这些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暑假,张逸吾和李群芳老两口一直关注着本报爱心助学报道,心中的热情也由此点燃。张老还买了辆摩托车,打算带着老伴到省内各地访问贫困学生。被儿子坚决制止后,两位老人来到本报,请记者帮他们筛选两名男生、两名女生予以资助。
张逸吾和李群芳老两口计划在10年里每年资助4名准大学生,每人5000元,但实施第一年,老两口就进行了调整。去年8月末,见证得胜家具城为100位贫困学子提供了30万元助学金后,老人们为11名春蕾女生提供了22500元的资助。“每个人少一点,但资助人数就多了,两千多元够她们进入大学。”老人说,踏进校园,很多问题就有解决的机会,比如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最怕就是因为学费不够而放弃学业。11名女生中有9个是专科生,在老人看来,她们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应该跟其他成绩优秀的贫困生一样有受助机会。
老两口资助的最大要求就是,考生自立、自强,以后能做个有用的人回馈社会。1年过去了,老人们对受助学生的评价是“一般都还好,很勤奋”,11个学生中有一半现在与老人已失去联系。在昭通上学的陈晓镜今年春节路过昆明来看老人时,光着脚穿鞋,一问才知道女孩只有一双袜子。今年暑假,老人忙着给陈晓镜找勤工俭学的机会。老人说,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贫困学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成才后能回报社会。张老说,不管过程如何,他都尽量用10年时间来资助贫困学子,实现自己的承诺。
(记者 罗南疆) (春城晚报)
报名条件:
被教育部公布二本以上院校录取贫困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含公安类等公费类院校和提前录取的二本以下院校)。
报名方式一:
1.热线报名:0871-4100000
2.电子邮件报名:aixinzx2008 @163.com
报名方式二:
请尽快将有关材料邮寄到本报热线办公室,并在信封上注明“爱心助学”。地址:昆明市新闻路337号云南日报大楼3楼14号春城晚报热线办公室;邮编:650032。
所需材料:
1.本人材料:高考录取通知书、户口本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一寸彩色近照两张,叙述个人勤奋求学经历的简要材料及联系电话(特别提醒:请务必留下个人有效联系电话以便我们与你取得联系);
2.当地民政部门(村委会、教育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证明;
3.由所在学校推荐出具的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