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招生乱象:黑学院挂名校牌暗中招生
2008-06-17 09:48:05   来源:
分享至:

名称已被注销一年 教学活动依然活跃

挂在单车上的招生宣传(资料照片)

■6月2日,小芳(化名)将招生合同撕毁,随手丢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

■在不少同学早在去年开学之初就当即转学后,小芳也下决心今年9月转学——离开这个早已撤销了名号的黑学院。

■“我们被套进去了,不能再去误导比我们更小的学弟、学妹们。”

■小芳目前所在的这个“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已于去年7月6日更名为“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特意在其网站申明,凡利用原“经济政法学院”名称从事招生办学、经营等违规活动者,将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

■令人疑惑的是,这家教学活动依然活跃的黑学院,竟能将教学楼和院办公室租在高校内。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盗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招生一事,就不断受到多家媒体关注。最为激烈的一起是去年9月份,80多名新生自发向省公安厅报警,称自己被骗。

怕落榜 轻信熟人误入黑学院

6月4日,记者在挂牌为某高校大学生公寓见到小芳时,她将记者悄悄拉出宿舍,“不想自己离开前还惹一身麻烦”。小芳去年的高考成绩并不差,上了三本线,丝毫没对熟人来校宣传的“经济政法学院”动心。

第一批录取志愿的时间很快就过了,小芳的心开始沉不住气,她怕自己落榜以后无所事事,就把填报志愿时,有人来招生的情况跟父母说了。加上有人告诉她,自考远比专科文凭来得过硬,“可以放心去读”。

小芳的父母多了个心眼,先打了个电话到云师大校本部,问学校有没有一个×××的人来曲靖招生,答案是“没有”。犹豫不决的她,想当然地以为对方是高中同学的朋友,肯定不会欺骗自己,最终决定带着这个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学校。“半年后才发现,所有的跟当初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住的不是公寓,是租来的房子,上课的地方也是租用别的学校的教室。”小芳神情沮丧,等她想反悔,档案已被调走,一切都已来不及。紧接着,她听到更为崩溃的消息,这个学院名称去年已被撤销,不再具备招生资格。

不敢说 有人得过且过混到毕业

据小芳介绍,刚来校没几天,就有人发现这个学院并不真正属于师大,马上决定离开,还有一部分人今年4月份转到附近的师大文理学院上学去了。

小周考了500多分,因为接到黑学院录取通知书和正规院校录取通知书都差不多一样,“谁知道来到学校,发现好多人分数才一两百分,马上提出退学申请。”

两千多块钱学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当时自称是“赵院长”的人先点头同意退学费,但在多次交涉中,小周遗失了学费交款发票。“学院马上翻脸,不给退了。”在多方奔走中,小周发现租的两间办公室特奇怪,没有挂牌,平时门也紧锁,如有人敲门,还先问身份,才允许其进入。小周随即转入了一个相对好的学校,在他看来这个黑学院的老师不知是哪里请来的,水平似乎不是很高。“更多的人则表示来都来了,有些人甚至不敢跟父母通气,只想在这里得过且过混到毕业。”

假冒者 缴费收据没有学校公章

小芳给记者提供了学费发票,包括各种费用在内,她全年交了4290元,其中自考考试报名费不算在内。小芳还给记者看了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证。事后,云南师范大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肯定是假的。

5日下午,记者第二次来学校走访时,不少同学都提到这个学院办学过程中有很多不正规的细节,比如学生部分参考书是复印的盗版书,缴费收据上只有“高等教育缴费专用章”的字样,而没有学校的公章。

一些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课程安排得很少,像我们同学读正规一点的,他们经常考试,学校管得比较严,像我们这里不去上课也无所谓。”小芳说,一年有3次考试机会,本来可以多考几科,因为开设的课程少,报考的科目自然也就少了,“会无形中将我们毕业的时间拉长,从而多赚取费用。”

记者探访 “学生是去年4月招的”

5日下午1点半,记者在学生的指点下,发现所谓的经济政法学院就设在龙泉校区主教学楼,一共有两间办公室。记者在5楼办公室等到3点,都无人上班,门却是开着的。

3点以后,记者发现“赵院长”的办公室门开了,里面坐着一个大一的学生前来面试兼职。招聘启事上写着“高薪邀请”:同学你好!你将得到的是一个难得的挣钱机会。我院现因招生宣传需要,特向各高校邀请专、兼职招生代表和招生宣传人员数名。特注——各州市在昆就读大学生优先录用,待遇底薪2000元+奖金+提成600元/人。

坐在前面面试的人,拒绝承认代表“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说这个学院已经取消,他们是“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招聘启事上的何老师听说记者要采访,原本要回来面试学生的他,推说有事不回了。记者再次来到5楼,见到办公室有人,他们说自己是云南经贸进修学院设在师大的招生点,并递给记者一份招生简章加以证明。

记者再次回到该学院学生所在大学生公寓。没多久,从学生口中得知,5楼的老师要过来。记者见到来人,正是刚才办公室里打过照面的人。再三追问下,一位老师承认,他们是师大经济政法学院的,因为这批学生是在名号撤销以前,也就是去年4月份招生的,只能负责任地教下去。而曲靖招来的学生们都说,是高考填志愿时见到的招生人,去招生的正是记者前面提到的何老师。

学校澄清 “经济政法学院”早已撤销

6日下午,记者将此事反映到云师大,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学院早已撤销,学校一定对此事严肃调查处理。

10日下午,学校负责人答复,校方在了解本报记者调查后,及时清查,并限期撤销以学校名义招生的违规行为。同时还给了记者一份情况说明。

说明指出,由于师大在考试辅导、职业培训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视,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在教育质量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成绩和影响,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以致校外少数个人和单位千方百计地冒用云南师范大学的名义,从事各种招生工作以谋取私利。如有人借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7年6月份,学校将该学院与其他学院重新调整组合后,重新组建了经济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经济政法学院已不存在)名义从事招生工作。

为此,几年来,学校多方采取措施,通过媒体及各种对外宣传途径,声明学校的立场和管理规定,特别是今年6月1日学校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再次声明了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是唯一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单位。

招生乱象:

黑学院私自开的发票和制作的假学生证

蒙 招生简章玩文字游戏

受骗学生认为,这种教育的欺骗性远远高于商品的欺骗性,比如:在招生简章上常会有“云南某大学助考,某某民办学院(校)主考”,其中“助考和某某民办学院(校)主考”的字样很小,但“云南某大学”的字样大得出奇……通过玩“一字之差,千里之别”的文字游戏,欺骗了无数学生。

每年总有不少人徘徊在高校门口(资料照片)

问 违规招生为何屡禁不止

多年来,违规招生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一位资深“招生专业户”透露,这跟某些高校租校舍给与高校无关的民办学校作为招生和办学用房有关。甚至还与高校内个别教师有很大关系,有的民办学校就是由高校的一些教师办的。他们利用了自己的关系,不仅借来了高校的品牌招生,还租用了高校的场地办学。

冒充新生接待点(资料照片)

乱 学生如何区分违规招生

那么考生和家长要如何来区分这种招生乱象呢?首先是各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主要分为3类,一是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学生的招生;二是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的招生;三是研究生的招生。普通本科院校都不可能招中专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班、高考补习班和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由专门的单位负责。其次,打着高校名义招生的人,其招生办公室无规范的办公室标志,其招生简章上甚至无明确的地址。三是正规办学的高校,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收费依据,其票据上有高校的收费专用公章。

学生及家长可直接到高校正规的招生办公室去咨询,不要轻易听信校外人员的宣传。

记者 谭江华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网友评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