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培训市场的问题,专家揭露了行业内存在的六大陷阱,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掉进这些表面看似诱人的陷阱。
陷阱一:课时缩水随意并班
典型案例:小蔡报了个初级口语班,因报名人数少,刚上一堂课就被并到中级班。因基础不同有时他上课连听都听不懂。
陷阱模式:不少培训班都存在这种问题,开学后往往因人数不够而“多班合一”。还有的培训班存在课时缩水现象,少的一两节课,多的几十个课时。
抵御技巧:对培训班的课时数、班级人数在报班之前要加以核实。
陷阱二:贴名师标签
典型案例:有一广告:“某某名师考研辅导班,聘请某某授课,猜题命中率百分之多少,考生录取率百分之多少。”
陷阱模式:在每个培训领域都有知名的讲师,这些讲师的名头就成了某些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工具。
抵御技巧:对“名师”不要过分迷信。对培训机构广告打出的“名师”要“验明正身”,不要上了假名师的当。
陷阱三:夸大培训效果
典型案例:某同声传译培训机构在做招生咨询时宣称:“经过7小时培训,就可达到国际会议同传的要求”。
陷阱模式:在宣传时通常会聘请极具鼓动性的讲师把培训的效果宣传得天花乱坠,把钱收上来后就不再提培训效果了。
抵御技巧:头脑冷静地分析学业的困难程度,对自己的基础做恰当的分析,切不可被宣传误导。
陷阱四:炫耀“海外关系”
典型案例:称与国外某大学合作,而该大学相关部门的回答是只在洽谈中,还没有签订任何协议。
陷阱模式:培训机构通常会把和海外机构洽谈的消息迫不及待地透露给媒体,为自己的培训项目贴金。
抵御技巧:向培训项目的海外合作方发电子邮件进行求证。
陷阱五:免费噱头诱人
典型案例:某幼儿早期教育训练班在开办的时候,向家长分发各种玩具、教材,声称是免费赠送的,一旦不能继续学习,退费时训练班就会把这些免费赠送的东西一一折价要你埋单。
陷阱模式:此类陷阱在各个领域都有发生。当你看到诸如“培训费全免”之类的广告去报名时,服务小姐就会说:“你来晚了,免费班和打折班已经爆满,我们还新开了好多班级,学费也不高”。
抵御技巧:别忘了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陷阱六:步步为营逼你掏钱
典型案例:某留学中介向小李承诺去年1月就能拿到南非某大学的硕士入学通知书。等小孙中介费交齐了,拖到今年2月通知书还没拿到,中介说,出了点问题,通知书变成了本科的,如果要研究生的还要再交一笔钱。
陷阱模式:这种情况在留学服务领域比较常见。事情发生后,客户要么选择退费,白耽误了时间;要么只得再交钱。
抵御技巧:对培训、中介机构的义务要在合同中详细规定。
小 新 (春城晚报)